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2期
编号:12220680
科技护航医师“心路”,共襄介入培训盛举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2期
     据记者了解,在我国的疾病谱中,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占据“发病率”与“病死率”此“两率”的第一位,并且呈现明显递增趋势,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出现“井喷”现象。因此,要提高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就需要充分发挥心血管学科专业的作用。而心血管学科发展除了掌握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外,建立完善的体系也非常重要,技术要镶嵌于体系中,即所谓的“硬技术,软着陆”。所以,为了切实提高我国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规范医疗实践,充分保障患者的根本权益,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并出台了介入医师的培训与考核制度:今后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流程将调整为前后两步——医师只有在获得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资质的基础上,才能参加亚专科的介入医师培训和准入。

    那么,承担着我国医师医学终身教育之重责的中国医师协会对此问题是如何看待的?我国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的现状如何?中国医师协会在这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的医师教育项目有哪些?!

    2012年4月6日——“世界卫生日”的前一天,针对上述话题,记者采访了刚从四川成都返回北京不久的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主任谢启麟教授。
, 百拇医药
    心血管医师大多“隐身”在内科

    身为中国医师协会的会员部主任,谢启麟教授的话题自然一开始就触及了我国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的从业现状。

    谢启麟教授首先介绍说:“根据我们对医师协会掌握的信息经过系统分析后发现一个现象:我国的心血管医师大多‘隐身’在内科医师中。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谢启麟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截至目前,我们国家从事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医生大部分注册为内科医师,只有少部分医生明确注册为心血管医生。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你就很难把心血管方面的专业医生从内科医生中区分出来。担任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的霍教授曾经从2011年开始了一项专业医师的调查工作。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心血管相关专业的执业医生有25241名,平均年龄为38岁;其中男性心血管医生年龄在58.5岁至60岁之间;平均执业时间为12年,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0%,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33%,从事介入治疗的占25%。”
, 百拇医药
    针对这组数据,谢启麟教授认为:“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医学专科的执业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心血管介入的资质问题。这些数据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就目前而言,我国取得心血管介入资质的医生还只占一小部分。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比如说医生的资质怎么评定?一个心血管医生,你说你有资质,那是个什么概念?是内科医师,还是心血管医师?应该怎么明确他们的身份?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这些问题引起了卫生部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个问题,卫生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来推动我国心血管医生队伍的建设工作。”

    谢启麟教授更详细地解释说:“2007年,我国卫生部发布了《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该《规范》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围绕心血管专科医师和介入诊疗的资质认证工作已经正式提上日程。2011年,卫生部展开了‘全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资质认证工作’,对心血管内科医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师准入过程大致的模式是‘3+2+1’,即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行业准入标准,成为行业医师;2年的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达到专科准入标准,成为心血管专科医师;1年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培训,达到技术准入标准,成为心血管介入治疗医师。”
, 百拇医药
    绝无仅有的我国介入医师培训体系

    既然卫生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那么,我国是否建立了心血管医师、尤其是介入医师的相关培训体系?对此问题,谢启麟教授介绍说:“我们国家建立的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体系,应该说在国际上是绝无仅有的,因为除我国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开展此项工作。”

    介绍完这些情况,谢启麟教授继续说:“我们在全国‘统一规范化’的框架下,还建立了针对心血管医师的培训认证体系,对受训医生经过一年的拓展培训,不管他是在培训考试还是做手术的数量上,都要达到规定要求以后,再去参加全国的心血管介入准入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整个培训过程才算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各个省、直辖市卫生厅、局进行申请。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相对不完善之处,因为在我国缺少心血管、也包括其他学科的医师准入制度。所以说,从2012开始,卫生部要进一步完善心血管专科医师的准入制度,作为医生来讲,只有先取得心血管的医师资质,才能进行介入治疗。”
, 百拇医药
    随后,刚从成都返回北京的谢启麟教授谈到了他几天前到四川天府的目的:“几天前的3月29日,中国医师协会和GE医疗在四川成都宣布: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正式启动。这个培训项目即是中国医师协会开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培训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就在于加强部分试点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的介入医生到卫生部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培训出更多合格的心血管介入医生,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谢启麟教授详细解释说:“这个培训项目是GE医疗与中国医师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展开的深入合作,计划在两年内完成,预计覆盖1000到1200名心血管介入医生。这个项目参考了我国卫生部7大医疗区域的规划设置、地理分布、师资配备及学术地位等多种因素,从卫生部现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中选取部分医院,并将以这些医院为中心,两年内将陆续在试点基地医院安装医院手术音视频直播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医院的手术进行直播展示,进行医学教学等活动,使更多的医生不受手术室空间和洁净方面的限制,能够实时观摩手术全过程,提高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教学水平。同时计划两年内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多次介入集中课程培训班,重点面向在二级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医生,课程内容将围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和进展,手术转播实时分析讨论以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方面进行。同时为激励基层介入医生努力学习,成为优秀合格的心血管介入医生,这个项目设立了GE心血管介入奖学金制度,选拔在上述医院中参加卫生部心血管介入培训考核成绩名列前茅的医生,赞助其参加国际心血管介入学术交流会议。这些内容都将促进介入医师队伍的建设。”
, 百拇医药
    医师培训工作亟需社会力量支持

    在采访中,谢启麟教授还说道:“我国医师继续规范化培训的现状,是建立在医学科技发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的——比如说介入治疗技术。回溯历史,我国介入诊疗技术自2003年开始,驶上了快行线,并呈现出‘三多’现象:希望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多、开展介入治疗的医院多、能够进行介入治疗的医师多,同时也存在各地区的各级医院培训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因此,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就是‘规范化’——既包括技术的规范化,也包括管理的规范化,而规范化的前提是大规模的系统培训。”

    谢启麟教授进一步诠释说:“但是,大规模的介入医师规范化培训就需要足够多的培训中心,不仅需要大批合格的师资力量,也需要大量的培训设施及更多的国内外培训资源机会,但仅以目前国家卫生部和各地区各级医院的资金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寻求社会资源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发展。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不仅介入例数于2011年达到了33.3万例,而且在介入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应用方面,也已与国际接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发展并不平衡,不仅在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上与国际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在规范化培训上也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在介入医师培训工作上,除了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的大力支持外,也迫切需要得到海内外社会力量的帮助。所以,前不久在四川成都启动的中国医师协会与GE医疗中国开展的“加强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项目”,无疑就是其中一个有益的尝试。”
, 百拇医药
    提及这个培训项目和GE医疗之间的关系,谢启麟教授解释说:“首先,两个机构有着一致的愿望,即: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增加民众的医疗机会,使更多的人都能够接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其次,GE作为一个跨国高科技公司,他们在拥有高技术的同时,也非常希望能够满足更多的本土化特点的需求,希望在中国对这些培训项目进行支持。他们除了自身所拥有的技术之外,还需要与中国的医疗界进行合作,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第三点,GE有能力推动培训项目的进展。在成都开会时的讨论中,有医院的代表就提到:‘现在心脏界的医生在影像上的需求,以及在该项目的培训中,不只是要增加学员的培训质量,同时也希望提高培训专家的水平。’所以,GE有自身的专家团队,尤其是从事影像领域的专家,用他们的技术力量推动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

    在采访中,谢启麟教授再次强调了中国医师协会在加强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他说:“中国医师协会开展的此类培训项目,旨在加强部分试点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介入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培训出更多合格的心血管介入医生。”
, 百拇医药
    采访到最后,谢启麟教授就这个培训项目的推广工作谈了他的意见。他认为:“从中国医师协会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种体制,比如说专科医师制度,对医生进行长期的培训和训练。对于此类加强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面的医师培训项目,其特色不在于规模大小的问题,因为现阶段还不是谈规模的时候。这类项目更多的作用体现在满足并提高广大医师介入专业技术水平这一缺口方面。因此我认为,对广大医生而言,从行业进步的角度出发,还是应该将专科医师制度建立起来,通过医疗改革,加强行业内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的介入医生到卫生部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参加培训。针对这一点,尽管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些框架性的东西,但现阶段仍然需要我们迈开大步子,在规范化的基础上,使其稳步发展。因而,不管是医师培训还是医师管理,政府和协会均应该各自发挥其作用。所以,中国医师协会在人才培养上大力寻求社会资源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发展。此次与GE医疗中国开展的《加强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项目》就是这项事业中一个有益的尝试……”, http://www.100md.com(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