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2期
编号:12220743
常规尿检整合分类预测肾病理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对常规尿检结果的整合分类与患有肾病患者的病理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本院就诊的64例患有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对抽样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对常规尿检结果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和尿检结果与肾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研究发现,抽样研究对象中有59例患者的病情经过对尿检结果分析后得到确诊,常规尿检结果与肾组织病例诊断的符合率也高达92.2%。结论 对患有肾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常规尿检后,对检测结果进行整合分类,可以对肾病患者的病理损伤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能够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关键词] 肾疾病;常规尿检;整合分类;病理

    [中图分类号] R446.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068-02

    患有肾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血尿以及蛋白尿等现象,对以上现象予以思考,对该类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对患有肾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一项基本方法,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有相当一部分的临床专家将尿常规检查比喻成对肾脏进行直接探视的窗口。随着临床肾活检技术正在不断的开展以及完善,肾活检在临床上已经被公认为是对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一项最佳标准,由于该技术为有创检查,并且费用相对较高,其普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能否根据常规尿检的结果对患有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在临床上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对常规尿检结果的整合分类与患有肾病患者的病理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对患有肾疾病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准确了解,以便临床为肾疾病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对患者的病理情况进行初步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分组研究方法,抽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本院确诊的64例肾病患者,包括35例男性和29例女性;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77岁,最小38岁,平均58.4岁;患者病程最长9年,最短6个月,平均3.2年。所抽取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

    对64例抽样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取标本10 mL,在1 500 r/min状态下进行离心处理5 min左右、弃去上清液、将沉渣混匀后精确取出200 μL于载玻片上、加规格为18 mm×8 mm盖玻片,置于位相差显微镜下对细胞、管型、结晶、微生物等进行辨认),常规尿检结果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和尿检结果与肾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进行研究分析。

    2 结果

    研究发现,抽样研究对象中有59例患者的病情经过对尿检结果分析后得到确诊,常规尿检结果与肾组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2.2%,5例IgA肾炎无法确诊。

    3 讨论

    泌尿系统为一条盲管,在生理或者是病理的条件下,管壁各部位的细胞发生脱落,以及一些分泌的物质都要随着尿液排出到体外,因此临床可以通过对尿液成分进行检测而对肾的损伤予以研究。对肾疾病进行诊断的最基本以及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进行尿常规检查[1]。目前医疗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对化学尿液分析仪、流式细胞法尿沉渣分析仪等一些先进设备的推广与应用,使尿液分析检测正逐渐趋近于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 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一些先进仪器的应用一般只是作为对尿液进行分析的一种筛查手段,然而最直接并且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只有显微镜检查,该方法同时还是最经济最适用的,现已经获得了众多相关专家的共识[2]。在本次研究中,在双盲的情况下对在显微镜下的尿沉渣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整合,对沉渣谱予以确立,再对尿蛋白定量进行整合,从整合后的高度对照肾病理诊断对常规尿检的意义进行评价。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中表现出,通过对尿沉渣镜检所见的细胞与管型进行整合,能够对肾的增殖性炎症损伤予以反映,在这种条件下再对尿蛋白定量进行整合就能够对肾小球非增殖性损伤以及部分小管间质病变予以确认。据调查,对尿检整合进行分类同肾病理诊断所得到的结果有92.2%的重复率,这就说明常规尿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肾组织病变部位以及性质予以反映,这对于还没有进行肾活检或不具备相应的条件进行肾活检以及在进行治疗时需要对药物疗效进行动态评估的患者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3]。

    尿沉渣检查主要步骤:对尿沉渣位相差进行显微镜检查是由2位固定的技术人员进行双盲检查,取2次结果的均值。对尿沉渣进行显微镜检查一般情况下有以下3种表现:(1)具有明显的血尿、多细胞、多管型现象,对于血尿而言主要有肉眼血尿、离心后试管底部血尿以及镜下满视野红细胞等几种情况。(2)没有或者是只有少量的细胞,没有或者是有透明的细颗粒管型[4]。(3)肾小管上皮细胞又称作小园细胞,具有核细胞管型。对于慢性病变的患者而言能够看见蜡样管型以及管型粗细不均匀的现象。并且,在进行镜检时还能够看见一些其他的特殊细胞、结晶以及微生物等。对尿检进行整合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在两个层面上对尿检予以整合,也就是利用尿沉渣的位相差显微镜检查对尿沉渣谱予以确立[5];在这种条件下再对尿蛋白定量进行整合,将尿检分类一般分为三大类,Ⅰ类为蛋白尿,其量的多少不一,沉渣多细胞,主要包括变形或是混合型红细胞、单个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吞噬细胞等,多管型主要有红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以及有核细胞管型等几种;其次把沉渣中的有形成分相对较少的部分,例如红细胞数在10~30/HP以及不存在或很少有红细胞管型者规定为亚型。Ⅱ类为蛋白尿,沉渣少细胞指的是红细胞数不多于10/HP、不存在或者是很少有核细胞。Ⅲ类为尿蛋白仅少量,沉渣存在或者是没有小园上皮细胞并且有核细胞为管型,对于透明或者是颗粒管型而言其内镶嵌着单个的核细胞[6]。肾病理学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3个部分:分别依据光镜、免疫荧光以及电镜的常规方法进行处理。组织石蜡的切片的厚度为3 μm,通过用HE、Masson以及PASM对其进行染色后在光镜检查中予以应用;冰冻切片的厚度在4~5 μm之间,对其采用免疫荧光对IgG、IgA、IgM、C3、C1q、FRA、albumin等项目进行检测;对标本则采用电镜进行检查;最后能够对病理诊断予以确定。为了方便与尿检进行对比分析,而后将病理类型主要分为肾小球增殖性病变、非增殖性病变以及肾小管间质疾病,对肾小球增殖性病变而言主要分为轻度增生、中度增生、重度增生、活动性增生等几个等级[7]。

    尿沉渣镜检分为多细胞、少细胞、特殊类型细胞三类。将这三大类尿蛋白定量结合后对亚类进行分组,因为肾小管间质病变尿沉渣一般情况下呈现为阴性,在本次研究中所调查的64例病例大多数是针对肾小球疾病。就理论方面而言, 在尿液中会对肾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反映, 但是在本次研究获得的结果中有7.8%左右的病例进行尿检并没有对肾病理改变予以有效的反映, 在这些病例中大多数是IgA肾病,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1)没有对IgA肾病的病理分型予以细化,譬如说同样是局灶增生型,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反应, 又由于各类型之间彼此交叉重叠,因此对尿检和肾病理予以对号入座十分的困难;(2)因为IgA肾病的临床以及病理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然而肾活检所采集的标本却只是相当小的一部分,对肾病理全貌不一定能予以完全的反映;(3)对尿标本采集存在时间上的问题,本次研究中的IgA肾病的患者中在进行肾活检前采取的尿镜检没有发现血尿的病例有8例,在这其中有2例患者分别具有肉眼和镜下血尿的病史,有 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呈现出肾病综合征。尽管病例数不是很多, 但是确实有一些IgA肾病患者也许不会发生血尿,或者可能存在间断性的血尿,所以,多次采集尿标本进行镜检是十分必要的[8]。

    总之,对患有肾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常规尿检后,对检测结果进行整合分类,可以对肾病患者的病理损伤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能够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惊子,钱璐,王芳,等.5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尿沉渣镜检与肾活检病理对比分析[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17):32.

    [2]姜傥.肾脏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尿液分析问题[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28(14):342-343.

    [3]李惊子,刘颖,鄂洁,等.尿足细胞监测活动性狼疮肾炎的意义[J].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29-130.

    [4]李惊子,黄海长,刘颖,等.检测尿足细胞在活动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7(15):465-466.

    [5]丁生珍,邓又斌,杨惠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应用[J].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8,26(8):464-466.

    [6]常喜华,周洪澜,王伟刚,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应用[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8, 9(5): 288-290.

    [7]邢晋放,王新房,杜联芳.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肾的临床研究[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25(11):753-755.

    [8]徐光辉,王淑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肾移植中应用的体会[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12(3):274-275.

    (收稿日期:2012-02-27本文编辑:魏玉坡), 百拇医药(刘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