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7期
编号:12312395
12例住院肺栓塞患者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肺栓塞(PE)的患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为对其早期干预和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 对2010年3月~2011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12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年龄、因各种原因长期卧床、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手术外伤等是本院PE住院患者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有2例(16.7%)患者存在2个危险因素,4例(33.3%)患者存在3个危险因素,6例(50.0%)患者存在3个以上危险因素。 结论 正确认识PE的高危因素,提高诊断意识,将有助于PE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方案的制定,可改善PE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 肺栓塞;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6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b)-0181-02

    肺栓塞(pulmonary mbolism,PE)是由于外源性或内源性栓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引起肺循环障碍而出现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综合征[1]。引起障碍的栓子极少数为脂肪滴、静脉中的外源性颗粒及气泡等,常见的是血栓,即形成肺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 mbolism,PIE)。国外有研究表明,近20年来,肺栓塞患者数量迅猛增加,其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和心脏病,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高居前三位[2]。因此,肺栓塞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为了提高PE的早期诊断率,有效制定治疗方案并改善预后,本研究对肺栓塞危险因素做出了分析和探讨。现收集2010年3月~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PE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7月入住本院的PE住院病例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男女比例为1.4∶1。一般资料显示未见性别依赖性的危险因素存在。年龄36~87岁,中位年龄61.5岁;各年龄段分布情况:30~50岁2例,51~70岁6例,>70岁4例。其中>50岁的患者占50.0%,占的比重最大,年龄构成主要为50岁以上患者。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胸痛9例,咯血5例,心悸1例,发热2例,呼吸困难10例,胸腔积液1例,肺部湿啰音2例。

    1.3 研究及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方式、预后情况等。所采用的辅助检查有CT 肺血管造影(CTPA)、超声心动图(UCC)、经肺动脉血管造影(PA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下肢深静脉彩超,血气分析,D-二聚体检测等。本组患者的PE临床资料均与“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3]所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PE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12例患者均有PE危险因素存在,卧床时间均≥7 d。各危险因素与发病例数关系见表1。可见,年龄、长期卧床、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手术外伤等是本院PE住院患者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有2例(16.7%)患者存在2个危险因素,4例(33.3%)患者存在3个危险因素,6例(50%)患者存在3个以上危险因素。

    2.2 预后情况

    经过病因分析,考虑危险因素和积极有效处理后,本组12例患者均预后较好,长期抗凝治疗一般情况良好。1例患者发病后3 d内死亡。

    3 讨论

    肺栓塞(PE)作为一种多病因的急性心肺疾病,在国外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虽未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报告,但是从全国各大医院局部统计来看,PE亦连年呈上升态势,一个重要因素是检测手段的进步和医生诊断警惕性的提高。有研究表明[4-5],由于PE的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均很复杂,常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诊断严峻性不容忽视。造成误诊的原因往往是对本病认识不足,易忽视高危的基础疾病及主诉。肺栓塞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有2个:一方面是获得性因素,如心血管疾病、外伤和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一些全身性疾病和凝血异常等。其中下肢和盆腔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目前公认的首位病因和诱发原因。临床上血栓栓塞占肺栓塞的85%,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血栓又占肺血栓栓塞的90%以上。另一方面是遗传性因素,国外较为常见,我国也可见到,通常认为与凝血因子Ⅴ的Leidenn突变有关。其他因素如肥胖、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等,都是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正确认识PE的高危因素不仅可以对PE可能的基因干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思路,更重要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正确的预防对策,早期预防,高危人群亦可做到“防患于未然”。临床上,对于已经有临床表现的患者更要综合考虑疾病的高危因素,正确认识临床表现与PE的关系,采用合适的辅助检测手段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6]。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12例患者中,均存在可能造成PE的危险因素,其中最常见的因素为各种原因导致长期卧床,如心脑血管疾病造成长时间卧床、外伤或手术患者长期卧床,研究表明,年龄越大发生血栓栓塞的机会就越大,恶性肿瘤发生肺栓塞也占有一定比例。而且,本研究显示高危因素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2个以上并行存在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血液高凝状态不断增强,从而使疾病进展加快,恶化迅速。年龄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血液流变学及生理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50岁患者占本组患者的50%,诊断PE时,要充分考虑到年龄因素。

    综上所述,在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高危因素的存在,提高诊断意识。这将有助于降低漏诊和误诊率,也对溶栓抗凝治疗、改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
, 百拇医药
    [2] White R. The epidemiology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 Circulation,2003,107:14-1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259-264.

    [4] 石珂. 肺血栓栓塞症2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77.

    [5] 孙兵.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策略[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23(8):21.

    [6] 董琳,杨万春,许萍. 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13例诊治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4(10):1401.

    (收稿日期:2012-04-05 本文编辑:林利利), 百拇医药(姚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