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277210
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郑龙剑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分析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远期效果。 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0月103例进行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的患者,术后对其进行为时不等(2~27个月)的随访。将患者分型,统计各型、各期的痊愈率。 结果 共有82例痊愈,痊愈率达到79.6%,Ⅰ型痊愈29例,占93.5%(29/31);Ⅱ型痊愈48例,痊愈率为76.2%(48/63);Ⅲ型痊愈5例,痊愈率为55.6%(5/9)。各型痊愈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分型越高痊愈率越小。 结论 慢性鼻窦炎病患应用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鼻息肉进行治疗的临床远期效果理想,是临床主要疗法,其痊愈效果受到分型影响。

    [关键词] 鼻内镜;鼻窦手术;鼻息肉;慢性鼻窦炎

    [中图分类号] R7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238-02

    对慢性鼻窦炎病患实施鼻内镜检查并将临床鼻内鼻窦手术与之结合,可以使手术视野变得更加清晰,利于病灶清除,对鼻内和鼻窦的形态结构和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以确保术后的通气引流效果,利于恢复生理功能。因为其可靠安全,故在医院广泛应用。本文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0月进行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的患者103例,术后对其进行为时不等的随访以分析其临床远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0月进行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的患者103例,其中,女性51例(49.5%),男性52例(50.5%);年龄16~64岁,平均(35.4±7.3)岁;病程1.5~27.0年。临床主诉以流涕、鼻塞、头痛为主,经鼻内镜检查发现分泌物呈脓性状态,组织呈荔枝样状态。行CT扫描,根据中华医学会提出的分型、分期标准[1]给予分型、分期,详见表1。

    1.2 方法

    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和鼻内镜系统均为德国进口。麻醉方式视患者的病变情况和手术史进行选择,若患者上述指标复杂则为全麻,否则选择局麻与表面麻醉结合的方法。表面麻醉使用的药品为肾上腺素(0.1%),用棉片沾取1 mL即可。局麻使用的药品为肾上腺素(0.1%)和利多卡因(2%),鼻内注射。术式选择常用的Messerklinger法,先清除患者鼻内的鼻息肉,给予棉片充分止血,作手术切口时选用钩突前缘,切口选择纵形,将黏膜钝性分离后切除钩突,使筛泡处于开放状态,然后将中组筛房彻底清理,并使筛顶、前组筛房为清洁状态,使上颌窦扩张。切除范围视分型、分期情况决定,Ⅰ型仅将钩突切除,Ⅱ型和Ⅲ型除将钩突切除外还需开放全筛,将后组筛窦暴露清理,将额窦底壁充分暴露,开放式探查蝶窦及额窦。同期处理其他部位的病变。对于中鼻甲异常情况较严重的患者实施成形术,并对病变范围较广或情况严重处实施部分切除。术后服用抗生素,对肉芽组织和产生的痂皮进行彻底清理,并行鼻内镜复查,配制冲洗剂(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定量的抗生素),每日对鼻腔进行冲洗,直至复查结果符合恢复标准停止冲洗。严重患者可同时选择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对所有病患进行为时不等(2~27个月)的随访。

    1.3 疗效判定标准

    各型的治疗效果参照中华医学会提出的疗效评定标准[1]。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百分率数据行χ2检验,以P < 0.05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82例痊愈,总痊愈率达到79.6%,Ⅰ型痊愈29例,痊愈率为93.5%(29/31);Ⅱ型痊愈48例,痊愈率为76.2%(48/63);Ⅲ型痊愈5例,痊愈率为55.6%(5/9)。各型痊愈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详见表2。

    3 讨论

    3.1 CT扫描意义及麻醉方式的选择

    行CT扫描可以提高确诊率,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可以确保手术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利于掌握变异情况,准确锁定变异部位,准确的划定手术范围[2],利于全筛宽度的观察,便于识别扩展情况。术中以局麻与表面麻醉相结合的方法为主要麻醉方式,尤其是针对Ⅰ型和Ⅱ型患者。利于操作,同时利于患者主诉,可降低并发症风险[3]。Ⅲ型则以全麻方式为主。

    3.2 术中操作注意事项及操作意义

    手术中需要处理的区域结构相对复杂,尤其是窦口鼻道复合体。此处相对狭小,是发生阻塞的主要位置,影响引流效果[4],此处出现阻塞是患者产生鼻窦炎的因素之一。所以,手术以解除阻塞为主要目的,进而改善引流状况,使炎症表征逐渐减轻直至消退。术中选择将钩突切除,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使颌窦开放,所以在操作时应切除完全,以至于彻底开放,避免出现自然闭锁的现象[5]。若术中有上端残留则会阻碍痊愈。手术中应观察鼻丘气房的状态,位于额窦低、泪囊窝与额隐窝之间。若出现炎症表征或大小不适宜会影响引流,诱发额窦炎[5]。所以为了确保额窦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应将鼻丘气房除去。本文手术中使用上述操作使总痊愈率达到79.6%,其中以Ⅰ型的痊愈率最高(痊愈29例,占93.5%),因此在确诊后应尽快给予手术治疗,以促进痊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2):134.

    [2] 周兵,韩德民,刘华超,等.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前CT检查与术中所见的比较研究[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