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276904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徐爱武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治疗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术前检查,均无手术禁忌证,进行术前常规准备。对有合并疾病的患者积极控制原发疾病,使患者的血压、血糖等控制在手术范围内。

    1.2.1 A组 患者常规全醉,取侧卧位,取髋后外侧长5~9 cm的切口,逐层打开显露股骨颈,要尽量保留患者的股骨距的完整性,保留大、小转子等大骨折块,取出股骨头,将患者的骨折处复位,并降复位的骨折块用钢丝捆绑固定,用扩髓器依次从小到大进行扩髓,清除干净髓腔内容物,将骨水泥注入髓腔,并将游离的碎骨片粘贴于骨水泥,将多余的骨水泥清除,待骨水泥完全干固后选择适宜长度的假体,安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试模,复位后逐层缝合,留置引流管。

    1.2.2 B组 患者行动力髋(DHS)内固定治疗,采用股骨大转子外切口,复位骨折端,选择合适大小的导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固定,固定好钢板,冲洗切口,逐层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

    两组患者术后均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患者进行咳嗽以防止肺部感染,并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情况[2],计算优良率,优良率=(优+良)/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及Harris评分比较

    见表1。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较B组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情况无差异;A组患者下床负重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B组的3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3],老年人骨质疏松,外力冲击或跌倒均极易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如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伤后以肿胀、局部疼痛和压痛为主[4],患肢功能明显受到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止髋内翻畸形的发生[5],因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年龄和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牵引疗法、外固定支架、髓钉系统及人工髋关节置换等,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动力髋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将两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较B组长,两组间比较,P < 0.05;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情况无差异;A组患者下床负重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间比较,P < 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B组的36.7%。可见,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下床早,关节活动好的优点,且并发症明显少于DHS内固定治疗,与以往的报道[6]一致。

    综上所述,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下床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动力髋内固定,但两者的疗效无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飞翔.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 山东医药,2006,46(21):73.

    [2] 麻东风. 动力髋螺钉、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0):1443-1444.

    [3] 章璋,邹剑,罗从凤,等.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骨折的比较研究[J].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49-652.

    [4] 章建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