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276866
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唐月嫦 张丽 李凤桃
第1页

    参见附件。

     1.2.2康复训练:根据不同患者所处病情阶段、身体障碍的性质和程度,于康复评定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康复训练法。康复训练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入院后第1周。护理目标:调整患者心理状态,预防发生并发症,为恢复期打好基础。主要分为以下四方面进行训练:(1)肌肉按摩,动作需轻柔缓慢有规律。(2)关节被动活动,如上肢的肘伸展、腕背伸;下肢踝背屈、屈膝等,每天3次,每次10下,活动幅度由小变大,用力适中。(3)体位转换及摆放,住院初开始给患者做好床上体位摆放,以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预防压疮发生。(4)早期床上活动,患者一旦生命征恢复正常,体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应及时指导患者开始床上活动。包括向健侧翻身、床边坐位、床上四点跪位和健手带动患肢运动等,此活动一般在入院后24 h进行。第2阶段,入院后第2周,护理目标:通过康复训练,使上下肢肌力得到恢复,使患者自理部分日常生活;协助患者开始双手握单杆、指导患者蹲下后站立、提放物品等活动。第3阶段,入院后第3周,护理目标:通过系统及相应的康复训练,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训练项目包括:指导患者穿脱衣服、步行、使用筷子等。

    1.2.3营养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鼓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餐饮适量,忌暴饮暴食[3]。

    1.3 效果评定

    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评估患者入院时和干预两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康复护理前后ADL的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院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所以脑梗死患者在患病急性期后,回归家庭的患者占多数。所以,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目标是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脑梗死使局部血管闭塞造成周围的半暗带血流不同程度下降且引发缺血级联反应,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与脑组织水肿形成。大多数的患者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研究显示,康复效果除了与患者病变部位、年龄、病因、接诊时间、药物治疗、程度等因素有关外,还与部分脑细胞复活有着重要关系[4-5]。有研究表明,进行早期活动的患者进行性再发和加重的比例没有增加,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等方面,给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而且能够减少误用或废用综合征[6]。所以,康复护理越早开展效果越好。脑梗死发病后只要患者病情稳定,生命征恢复正常,就应尽早给予康复治疗,避免发生二次损害,如肌肉萎缩等继发障碍。综合康复训练利于激活部分基因,使病变局限,加速脑侧支循环建立,促进健侧大脑半球的功能重组与代偿,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患肢能力和残存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7-8]。

    本研究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营养护理等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康复护理介入利于减轻患者残损及残损程度,改善ADL能力和运动功能,减轻社会及患者家庭负担。但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受很多因素影响,做到全程康复治疗,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淑慧,李慧明,张丽娜.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及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 护理学报,2006,13(7):32-33.

    [2] 江荣翠, 倪艳桃, 杜玲, 等. 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病人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09,23(9):2482-2484.

    [3] 贾传珍. 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2):224-226.

    [4] 荆满华. 康复训练指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0,16(3):83-84.

    [5] 毛继玲. 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6-9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0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