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0期
编号:12276500
88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0期
     1.3 判断标准

    以IMT > 1.2 mm为斑块形成,斑块分型[3]:(1)硬斑,斑块呈强回声,高低不平,后伴声影;(2)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呈强弱不均回声,表面光滑连续;(3)溃疡斑,斑块较大,基底较宽,顶部有凹陷,边缘回声较低;(4)扁平斑,局部轻微隆起、增厚,内膜光滑,斑块呈均匀的低回声。硬斑为稳定斑块,软斑、扁平斑及溃疡斑为不稳定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分析

    脑梗死组有68例检出斑块形成(68/88,77.3%),共检出斑块176个;对照组有11例检出斑块形成(11/60,18.3%),共检出斑块17个;脑梗死组的斑块形成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复发脑梗死以软斑多见(39/78,占50.0%),初发脑梗死者常见扁平斑(33/98,占33.7%)、硬斑(37/98,占37.8%)。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分型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斑块形成及分型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x±s)

    3 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血管阻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及软化,已有的临床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生与血管硬化存在密切关联[4]。以往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形成原因在颅内,随着国内外临床研究的深入,现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原因在颈动脉颅外段而不在颅内。不稳定型斑块容易发生斑块破裂,斑块破裂后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不稳定型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脂质软斑质地较为松散,是脑梗死的栓子来源,硬斑由于表面发生钙化,不易发生破裂,因此软斑引起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硬斑[5]。
, 百拇医药
    颈动脉是人体内大型的肌弹力型动脉,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形成斑块、狭窄、闭塞[6-8]。颈总动脉主干(CAA)斑块引起脑梗死的主要机制包括:斑块脱落、栓塞远端颅内血管;斑块造成血管狭窄,狭窄远端的低灌注,形成低灌注性梗死或边缘带梗死;动脉-动脉栓塞与血管低灌注的共同作用;破裂或未破裂的斑块由于表面粗糙,激活体内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导致血栓形成。初发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硬斑为主,而复发脑梗死患者以软斑为主,故此认为斑块不稳定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彩超检查颈动脉可提供丰富的临床信息,有助于了解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斑块性质、血流情况等,有助于评估脑梗死发生的风险、脑梗死复发的危险性,对有脑梗死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可早期预防脑梗死。

    [参考文献]

    [1] 贾伟华,周立春,安春华. 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血流壁切应力的关系[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2):198-200.
, 百拇医药
    [2] 曾桄伦,邵燕.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J]. 临床神经科杂志,2005,18(2):1-3.

    [3] 张武. 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325-326.

    [4] 梁笑,孙丽华. 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2008,15(2):253-254.

    [5] 吴小兵,孙建华,陈玮. 炎性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2):125-127.

    [6] 蒋荷娟. 彩超对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2):179-181.

    [7] 王亚萍.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123-124.

    [8] 王兆瑞. 彩超检测脑梗死50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212,8243.

    (收稿日期:2012-05-22 本文编辑:魏玉坡), 百拇医药(殷保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