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2315256
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徐彦华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维生素B12(肌内注射0.5 mg/次,1次/d,疗程14 d)和胰激肽原酶(口服120 U/次,3次/d,疗程14 d)治疗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甲钴胺(静脉滴注1 500μg/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疗程14 d)和胰激肽原酶治疗患者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59.4%),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高于对照组(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甲钴胺;胰激肽原酶;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

    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率为60%~90%[1—3]。随着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甲钴胺可以修复神经组织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胰激肽原酶可以改善机体微循环进而缓解神经的缺氧缺血状况[4—6]。为了探讨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临床疗效,本院选取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患者64例,年龄为39~58岁,平均年龄为(51.7±8.4)岁,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入院时四肢感觉异常且膝腱反射明显减弱,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也明显变慢,但足背动脉的搏动正常,排除患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或其他出血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维生素B12和胰激肽原酶治疗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和胰激肽原酶治疗患者32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内容为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注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以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和胰激肽原酶(常州千红生化制药厂生产)治疗,维生素B12采用肌内注射0.5 mg/次,1次/d,疗程14 d,胰激肽原酶采用口服120 U/次,3次/d,疗程14 d。观察组采用甲钴胺(济南宏方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胰激肽原酶治疗,甲钴胺1 500 μg加至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胰激肽原酶用法同对照组。使用DISA—1500型肌电仪检查患者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1.3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好转,膝腱反射正常,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增加5 m/s以上。有效: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以下。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且膝腱反射和肌电图无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结果显示(表2),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表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可能与患者体内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微血管病变有关,是多因素共同产生的结果。机体微血管病变发生后将阻碍微循环,使得神经内膜发生缺氧,进而引起神经纤维受损,降低神经传导速度,首先临床表现为多种感觉功能减弱,伴有神经纤维的阶段性发生髓鞘脱失,其轴索的再生能力受损。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仍以控制血糖为主,再辅以神经系统症状药物治疗。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一种衍生物,出现了甲基化可以参与体内物质的甲基转换,主要功能为促进合成髓鞘卵磷脂的生成,进入神经细胞后还能刺激轴浆蛋白质的生成,使受损区可以再生轴突,加快机体神经组织的修复,进而改善神经传导功能。胰激肽原酶又可称为组织激肽释放酶,广泛存在于腺体组织中,可促进机体生成激肽酶,激活纤溶酶原后降低体内的血液黏滞度,进而抑制血小板凝集,起到防止血栓的功效,作用于机体血管的平滑肌时,可以有效扩张毛细血管且增加血流量,达到改善微循环的目的,通过纠正神经细胞缺氧状况,可以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髓鞘的功能和神经传导的速度。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糖尿病周围神经得到了良好恢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药物对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在药物控制的范围内,经对症治疗后随后好转。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临床疗效确切,对短期患者糖尿病神经系统病症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具有独特功效,且无毒害作用。

    综上所述,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韩庆影. 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132—133.

    [2] 王春梅,张祥林,杜娟.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4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