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2315265
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毕云 郭贤利 冯小智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 结论 采用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供,有效控制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进展。

    [关键词] 糖尿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056—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外周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多累及膝下动脉,呈弥漫性多节段狭窄或闭塞,可引起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趾部溃疡和坏疽等缺血症状,严重者常需要截肢,甚至是高位截肢[1]。目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开发,介入治疗以安全、微创、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治疗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可最大限度地保全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2]。为了进一步探寻介入治疗的疗效,笔者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38~65岁,平均(50.4±6.5)岁,平均病程(7.2±2.5)年;对照组56例,男24例,女32例,年龄36~65岁,平均(50.2±7.3)岁,平均病程(6.9±2.8)年;DF按Wagner分级,观察组0级14例,1级(浅表溃疡)12例,2级(深部溃疡但无脓肿形成及骨受累)12例,3级(深部溃疡如蜂窝组织炎或脓肿形成有骨受累)10例,4级(局部坏疽)8例;对照组中0级15例,1级11例,2级11例,3级10例,4级9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介入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胰岛素强化治疗等糖尿病知识宣教,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溃疡患者,两组均给予局部换药或辅以清创,并根据分泌物培养及药敏实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检查患者下肢皮肤色泽浅感觉、足背动脉搏动强弱。介入治疗组施行双(或单)下肢血管DSA检查,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5F单弯导管选择性插入下肢动脉后先行血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然后选择插管至病变部位,再送入球囊(直径2~3 mm,长2~12 cm)行血管扩张,均实施球囊扩张术或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常规给予抗凝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

    1.3 观测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多普勒超声测定踝肱指数(ABI)变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参照参考文献,将疼痛、跛行、冷感、麻木、溃疡分为5级记分,积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3]。同时调查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按照不同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可与不满意等4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定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的比较

    由表1可知,介入治疗组在疼痛、麻木,紫绀消失和皮肤低温改善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显示,两组在以上3个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介入治疗组的ABI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2.2 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由表2可知,介入治疗组的总体满意率达到94.64%(53/56),远高于保守治疗组的69.64%(39/56)。卡方检验显示,两组在总体满意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即介入治疗组具有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3 讨论

    外周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其预后的最重要因素[4],因此对于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综合治疗对于加速糖尿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采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单发或较大血管狭窄以及小动脉或微循环病变治疗的同时,控制与糖尿病足的相关因素,如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介入治疗是用特殊的导丝和导管将球囊置入狭窄血管的部位进行扩张,还可根据病情放置特殊的支架,随着微创介入材料及技术的发展,目前介入治疗可将包括足背动脉在内的全部闭塞的下肢血管打通,从而达到直接改善下肢血液供应的长期目的,具有良好的效果[5]。由于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众多优点,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避免患者截肢的重要方法。国外的研究也显示,介入治疗后患者保肢率高,患者截肢率仅4%,且截肢平面显著下降,而未采取积极介入治疗的患者,截肢率高达33%,且多为高位截肢[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血供明显改善,皮肤温度升高,足背动脉搏动增强,肉芽组织生长快,溃疡愈合加速,明显改善患肢麻木、疼痛及跛行症状。介入治疗组在观察组在疼痛、麻木,紫绀消失和皮肤低温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更高的患者满意度,与相关研究[7]相一致。然而由于本研究病例数有限,对疗效的观察时间较短,对于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尚需要进一步的随访研究。总之,采用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供,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滕皋军,秦永林. 重视介入手段在糖尿病足综合治疗中的作用[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5):305—307.

    [2] 齐会卿,田惠玉,王富军.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8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