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315103
NT—proBNP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许哲通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注:P < 0.05明显相关,LVEF为左室射血分数,E为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DT为二尖瓣舒张早期减速时间,Em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Sm为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Am为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E/Em为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之比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结果示Log NT—proBNP水平与以下超声心动图参数独立相关:LVEF、Am、Em (R2 = 0.78,P = 0.000 1),LVEF是NT—proBNP水平最强的预测因子(β = —0.55)。见表3。

    注:P < 0.05明显相关;LVEF为左室射血分数,E为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DT为二尖瓣舒张早期减速时间,Em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Sm为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Am为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E/Em为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之比

    3 讨论

    NT—proBNP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估可疑心力衰竭的呼吸困难。一些小规模临床试验,研究了NT—proBNP能否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证明是非常可靠的[6—7]。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升高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8—9]。与BNP相比,NT—proBNP是早期心功能不全更好的标志物[10]。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最常用的非侵入性心脏解剖和功能的评估手段。常规超声心动图预测预后较差,如左室射血分数和限制性充盈障碍近些年使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进行测量。当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往往降低。但高达50%的有症状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他们可能存在舒张功能障碍[11]。因此,超声心动图在确诊舒张功能障碍方面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2]。

    NT—proBNP水平可以预测死亡及死亡与住院治疗的联合终点事件。BNP水平与评价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的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具有相关性[13],但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尚未被确立。

    近些年,log 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相关性被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的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参数E、A、E/A与NT—proBNP水平呈弱相关性,DT与NT—pro BNP水平呈中度负相关。NT—pro BNP水平与二尖瓣环速度呈明显负相关。Am、Sm、E/Em 与NT—pro BNP水平呈强相关性,Em与NT—pro BNP的相关性弱于Am与NT—pro BNP的相关性,但仍然与NT—pro BNP水平呈强相关,LVEF与NT—pro BNP水平间呈明显负相关[14]。

    Dokainish H等[15]部分解释了Em速度与NT—proBNP水平相关性优于E/Em。

    NT—proBNP水平的改变可用于评估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成功性。Martin Tretjaka等[16]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们研究了心力衰竭患者NT—pro BNP水平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间的相关性,但结果不同,NT—pro BNP水平与Em的相关性最强,与E/Em呈弱相关,与DT无相关性。

    在心力衰竭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中,Am、Sm、E/Em、Em及NT—pro BNP具有非常简单和高度的重复性。超声心动图耗时,昂贵,要求专业训练的医师,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作为常规检查可能不是最佳的,例如在急诊科。该项研究显示超声心动图和NT—pro BNP为左室功能评估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升高的NT—pro BNP水平与数个重要的收缩性及舒张性的超声心动图参数相关,主要有Am、Sm、E/Em、Em、LVEF。结合NT—pro BNP及影像学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评价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在超声心动图不能评估左室功能的医院,NT—proBNP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的不足之处,患者正在接受不同剂量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螺内酯治疗,我们没有将药物治疗、年龄及肥胖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 Kitzman DW,Little WC,Brubaker PH,et al.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isolated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in comparison to systolic heart failure[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