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315112
48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李长虹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03年6月~2010年8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另一组行后入路手术治疗,并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 结果 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和后入路手术治疗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5.8%和91.7%,优良率分别为79.2%和75.0%,其中,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在优良率和总有效率上均略高于后入路手术治疗方法,但根据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不显著。 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实施治疗。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内固定;后入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018—02

    颈椎病属于骨科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据统计在全部颈椎病患者中,有高达15%左右的患者属于脊髓型颈椎病[1],此类患者由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导致相邻的椎节在椎体后缘处产生骨赘,这些骨赘压迫脊髓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等一系列组织,致使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化,引发脊髓供血异常,造成脊髓障碍,而终致脊髓病[2]。因脊髓型颈椎病直接对脊髓造成压迫,可导致程度不等的肢体瘫痪,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需及时救治,手术治疗是当前的有效疗法,能够有效消除脊髓压迫,使脊髓保持正常的功能。而手术治疗中,根据术式可分为前路手术治疗和后路手术治疗,因此,本文对本院2003年6月~2010年8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的分析,以探索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3年6月~2010年8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4.0±7.2)岁。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前路内固定手术共24例,男14例,女10例,另一组行后路手术共24例,男14例,女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表现

    48例患者中,39例患者出现四肢和躯干的麻木和疼痛;32例患者出现下肢乏力、走路不稳,其中最严重的患者完全不能行走;24例患者出现上肢乏力、持物困难;19例患者存在排便困难。此外,31例患者出现浅感觉减退;44例患者出现肌力减退;27例患者浅反射(包括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14例患者深反射(包括上下肢的腱反射以及髌阵挛、踝阵挛)增强或亢进。全部患者均实施常规颈椎CT、X线片检查以及MR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颈椎发生退行性的增生,其颈椎生理曲度变得较直,严重者发生反曲现象,产生骨赘,向后方已超出邻近椎体的后缘,其椎间盘明显突出,后纵韧带骨化,椎管前后径变窄,黄韧带肥厚,脊髓受压变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 采取前入路椎体部分切除+椎间盘摘除+植骨+锁定钢板固定方法,实施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将颈部稍伸向后方,于患者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处行斜向切口,以颈前入路方式显露出椎体,借助C型臂的透视寻找椎体间隙,切除C3下段1/3,C4及C5上段1/3宽度1 cm骨槽与椎间间盘,将硬脊膜显露出来,并使脊髓压迫解除,于髂骨上取三面皮质骨髂约3.5×2.5×2.0 cm 的一块骨块,或通过人工椎体修剪后植入修整完成的骨槽内,以锁定钛合金钢板进行内固定,通过引流管逐层地闭合伤口,并采取颈托固定。

    1.3.2 后入路手术治疗方法 后入路椎板减压:同样采用全麻。患者俯卧位,颈部轻度前屈,在颈后部以棘突纵向切口,以颈后入路方式显露椎体,借助C型臂的透视来寻找椎体间隙,注意不完全地切除C2~C6单侧椎板翻转单开门同时与棘突缝合固定,显露硬脊膜,彻底解除脊髓压迫,通过引流管逐层地将伤口闭合,并采取颈托固定措施。

    1.4 评价标准

    根据JOA颈椎病临床疗效标准做出评价,正常状况下总分设为17分。将患者膀胱括约肌功能设为3分,四肢运动能力各为4分,四肢与躯干感觉各为2分[3]。

    将病情评价分成四级:(1)患者大部分上、下肢或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者为严重,分值为0~4分;(2)上、下肢存在部分功能,但无工作能力者为重度,分值为5~8分;(3)存在运动与感觉变化,可行日常轻工作者为中度,分值为9~12分;(4)存在轻度运动与感觉变化,可行日常轻工作者为轻度,分值为13~16分[3]。

    按照术后患者病情好转程度对临床疗效做出评价,优:患者好转≥2个级差;良:好转1个级差;可:手术前后等级未改变,感觉障碍降低,但上、下肢肌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差: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更为严重[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患者术前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评分之差,对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得出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优良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和后入路手术治疗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8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