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9期
编号:12328741
胃瘫33例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3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1例病例经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痊愈,2例好转。 结论 胃肠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所致,采取非手术疗法基本可治愈,营养支持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胃瘫;营养支持;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049-02

    胃瘫又称为胃排空障碍(PG),是特指腹部手术后所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由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是胃肠吻合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2]。发生率为5%~10%,多见于胃肠吻合术后,也可见于腹部其他手术。近10余年来,随着胃瘫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对于早期的发现和及时治疗胃瘫,避免盲目再次手术,对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都有着重要意义。本院普外科2002~201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共诊治胃瘫患者33例,现分析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2~2011年共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胃癌根治手术,毕Ⅰ式胃肠吻合手术8例,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后5 例,左半结肠癌切除术6例,小肠癌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4例,粘连性肠梗阻术后3例,脾切除术后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多为术后5~9 d出现,平均7 d。大多发生在以排气、排便,拔胃管后2~4 d,进流食或半流食,出现上腹部饱胀感、恶心、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可含有胆汁。吐后症状暂时缓解或减轻。查体:腹部对称,平坦,未见肠型,上腹振水音可阳性,肠鸣音正常或减弱,胃肠减压引流液为600~1 700 mL/d。平均850 mL/d。胃镜显示胃内大量胃液潴留,流出道无梗阻。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胃排空延迟或线性排入十二指肠,胃蠕动减弱或无蠕动,胃黏膜正常,而小肠结肠蠕动正常。
, 百拇医药
    1.3 诊断标准

    (1)有明确病史,手术后排气排便,拔胃管或者进流食或半流食后出现上腹饱胀,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可含胆汁。(2)查体:上腹可闻及振水音,无气过水声,肠音正常。(3)辅助检查:腹部平片未见液平,上消化道造影示胃蠕动减弱或不蠕动,小肠、结肠蠕动正常。(4)胃引流量>1 000 mL/d,持续时间达到1周。(5)胃镜检查见吻合口通畅,无水肿,胃镜可以顺利进入小肠输出端,而且输出袢肠段无明显潴留。(6)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结缔组织病等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7)未使用影响消化道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山莨菪碱、阿托品等。(8)无电解质紊乱,无肠梗阻。

    1.4 治疗方法

    此组33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去除诱发因素,减轻胃肠负担。禁饮食,持续的胃肠减压,用浓盐水200 mL 日2~3次洗胃,6例患者给予小量激素洗胃,减轻胃壁和吻合口的水肿。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多次刺激,促进胃蠕动。配合针灸及频谱照射,使用中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营养支持,EN与PN相结合,每天给予足够的热量。肠内营养途径:预防性置入鼻空肠营养管。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离子紊乱引起的肠麻痹。使用促进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胃复安、莫沙比利,作用于胃肠道壁神经末梢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并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与胃动素受体结合,促进胃蠕动。消除诱发因素,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消除患者恐惧和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这为胃瘫非手术治疗提供了必要条件。
, http://www.100md.com
    1.5 治愈标准

    患者无上腹胀,夹胃管或拔胃管后无呕吐;给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患者无腹胀、呕吐,患者排气排便。上消化道造影胃有蠕动波,无反流。胃镜检查显示胃内无胃液潴留。

    2 结果

    经非手术治疗,本组病例31例治愈,2例好转,提前出院。5例6~11 d恢复,15例12~21 d恢复,10例21~30 d恢复,1例45 d恢复。本组平均恢复时间为21 d。

    3 讨论

    胃瘫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有关它的报道越来越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腹部手术后精神因素、饮食改变、吻合口水肿、手术创伤、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迷走神经损伤等都是诱发因素[3-4]。总的来说,保守治疗基本可治愈。腹部手术,尤其胃肠吻合后,恶性肿瘤、患者恐惧、激动的心理,极易导致胃瘫的发生[5]。腹部手术后胃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或其他抑制性物质,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发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抑制胃蠕动,使胃排空障碍[6]。胃切除后胃壁的胃泌素分泌减少,残胃蠕动减弱,吻合口的炎性水肿。手术创伤大,时间长,胃壁持续挫伤。另外,高龄患者,术前营养不良、负氮平衡,术后出现腹腔感染、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也是导致胃瘫发生的重要因素[7]。治疗以非手术治疗。减轻胃负荷,持续胃肠减压;浓盐水200 mL洗胃,减轻胃壁和吻合口水肿;胃镜刺激,促进胃蠕动。配合针灸及频谱照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营养支持,肠内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胃动力药,辅以大环内酯类药物入液静滴,使用中药促进胃肠蠕动;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总之,胃瘫经非手术治疗多能自行缓解,应慎用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杨维良,赵刚,张心晨. 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9-251。

    [2] 程波. 胃术后排空障碍的诊断与处理[J]. 腹部外科,2003,16(2):113.

    [3] 黄荣柏,黎丽. 红霉素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效果分析[J]. 广西医学,2002,24(8):1287-1288.

    [4] 刘凤林,秦新裕.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5-248.

    [5] 王平,李成林,吉敏,等. 老年人上腹部术后胃瘫的营养支持治疗[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68-270.

    [6] 郑祖祥.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症26例治疗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77,81.

    [7] 鞠万东,赵杨.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44-45.

    (收稿日期:2012-06-08 本文编辑:林利利), 百拇医药(孙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