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28754
奥扎格雷钠和丁苯酞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刘娜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和丁苯酞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将本院近两年收治的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200 mg,每日3次;奥扎格雷钠80 m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奥扎格雷钠80 m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均以14 d为1个疗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每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提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丁苯酞;急性脑梗死;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074-02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是尽快恢复血供,保护和恢复神经细胞功能。本研究发现奥扎格雷钠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可发挥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6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7~72岁,平均58岁;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6~73岁,平均60岁。病例入选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同时应符合首次发病,起病时间在12~72 h,入院前未经抗凝、溶栓等治疗,单侧病灶,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CT检查排除脑出血者。两组患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阿司匹林抗凝、脑细胞保护剂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丁苯酞200 mg,每日3次;奥扎格雷钠80 m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连续应用14 d。对照组奥扎格雷钠80 m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连续应用14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疗效评定标准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2],基本治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以内。把基本治愈、显著进步合视为显效,把基本治愈、显著进步和进步合视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P < 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有因明显不良反应退出治疗,患者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测在治疗前后均未见显著变化。

    3 讨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并造成了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其中以急性脑梗死尤为常见,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60%~80%[3],可造成患者偏瘫、失语,严重者导致死亡。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造成脑组织缺血及脑细胞死亡。动脉粥样硬化后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度增加、凝血机制的异常等均可促进血栓形成,引发急性脑组织缺血,尤其是血小板聚集作用更为显著。脑组织缺血后,生物氧化酶活性异常增强,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引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促使脑细胞死亡[4]。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这也是目前国际认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然而,在溶栓治疗的时间上仍有争议,医学界普遍认为溶栓的最佳时间应在发病后3~6 h,但是临床上明确诊断时间通常都在12 h以后,往往失去了最佳溶栓时机。有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24~72 h内半暗区如果血流再通仍有被救活的希望。奥扎格雷钠能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同时促进前列环素I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继续形成并促进血栓溶解,抑制血管痉挛,恢复血流再灌注,改善局部缺血。本研究利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缺血区血流有再通,受损脑组织功能逐渐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与缺血区氧自由基聚集对脑细胞造成损伤所致。丁苯酞是一种用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药,具有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区微循环、抑制细胞凋亡和谷氨酸的释放、增强抗氧酶活性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清除自由基等功能,可保护低氧低糖状态下的脑细胞不受损伤[5-6]。本研究对一组患者同时应用奥扎格雷钠和丁苯酞,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与单用奥扎格雷钠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梗死区的血供,极大缩减半暗带区的范围,更好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两种药物单用或联合应用安全性均较高。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和丁苯酞治疗,安全且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2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