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338678
蒙脱石散、利巴韦林、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同建霞 余景建 叶晓霓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联合利巴韦林、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依照数字随机表将13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给予蒙脱石散联合利巴韦林、西咪替丁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利巴韦林、西咪替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指标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的止吐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次数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所缩短。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95.4%(62/65),92.3%(6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显效率为58.5%(38/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8%(2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蒙脱石散、利巴韦林、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确切,安全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蒙脱石散;利巴韦林;西咪替丁;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083-02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的多发病、常见病,该病临床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初1~2 d通常表现为呕吐、腹泻,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由于轮状病毒各血清型之间缺少交叉免疫机制,该病可反复多次发作,对婴幼儿健康危害极大,因此近年来得到了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但目前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2010年3月~2011年7月本院采用蒙脱石散、利巴韦林、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7月本院病房和门诊收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30例,男77例,女53例,年龄4~23个月。入选病例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1],病程均在72 h内,大便次数5~12次/d,末梢血白细胞计数(4~9)×109/L,大便镜检未见脓细胞和红细胞,可见少量白细胞3~4/HP,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就诊前接受过抗生素或其他抗腹泻药物治疗;有重度脱水、中度以上贫血或造血功能障碍,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按数字随机表将13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腹泻次数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调整饮食,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视并发症情况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172)10~15 mg/(kg·d)、西咪替丁注射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2968)10 mg/(kg·d)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3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南京易亨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078),温开水混匀快速吞服,用药剂量:儿童1岁以下,3 g/d,分3次服用;1~2岁,6 g/d,分3次服用;首剂剂量加倍;饭后1 h服用,服药后0.5 h内禁食禁水。用药期间患儿继续母乳喂养或进食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粥。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大便性状、次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止吐时间,脱水纠正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参照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制定的腹泻治疗的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2],治疗72 h后进行疗效判定。显效: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粪便症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要临床表现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止吐时间、脱水纠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等,较对照组有一定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62/65),对照组为92.3%(6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3,P > 0.05);但治疗组显效率达58.5%(38/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8%(2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7.92,P < 0.01),见表2。

    2.3 药物副作用

    治疗组出现面色潮红4例,胃肠道症状7例;对照组面色潮红5例,胃肠道症状6例,贫血2例。所有病例均未行临床处理、未中断用药,5~6 d后自行缓解。

    3 讨论

    轮状病毒是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属于肠病毒科双链RNA病毒。轮状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数量、机体免疫状态及机体的生理特征。有研究表明[3],轮状病毒感染宿主后可通过2个途径引起腹泻:(1)轮状病毒感染机体后破坏肠上皮细胞功能及结构并引发病理改变,致小肠黏膜吸收障碍,引起腹泻;绒毛上皮细胞受到破坏还会减弱肠黏膜双糖酶活性,导致乳糖向其他单糖转化受阻,肠腔内乳糖积聚,食物被分解成有机酸后肠液渗透压升高,出现渗透性腹泻。(2)轮状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如合成病毒非结构蛋白NSP4,在轮状病毒致病过程中会参与腹泻的形成,起到肠毒素的作用,促使细胞内Ca2+水平和肠黏膜cAMP水平上升,如腹泻、呕吐严重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中毒的发生[4]。因此,阻止病毒复制、调理免疫功能,对于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属于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有确切疗效,利巴韦林及其代谢物利巴韦林单磷酸可经肾脏及粪便排泄,安全性好,临床用于各种病毒感染已取得普遍认可。西咪替丁是一种高效可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抑制由组胺、分肽胃泌素、胰岛素或食物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对减轻肠黏膜炎性水肿、促进小肠黏膜绒毛修复及吸收功能恢复均有明显疗效[5]。而治疗组加用的蒙脱石散属于一种新型高效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可抑制轮状病毒的复制、传播,并可补充肠道内厌氧菌数量,纠正菌群失调,与黏液蛋白结合,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一个生物学屏障,对保护肠道黏膜免受轮状病毒感染和阻止病毒微生物攻击可起到明显作用[6]。此外,蒙脱石散对轮状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还有固定、吸附的效果,使其丧失致病作用。利巴韦林、西咪替丁和蒙脱石散联合用药,可形成协同作用,起到减少肠液分泌、吸收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道黏膜的作用,提高治愈率。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如止吐时间、脱水纠正时间、住院时间等较对照组有所缩短;总有效率达95.4%(62/65),高于对照组的92.3%(6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7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