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61593
某院2011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陈淑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2011年上半年及下半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考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的成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别对2011年上半年及下半年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品种数、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抗菌药物品种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均下降,头孢菌素类在销售份额中占主导地位。 结论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提高了本院抗菌药物应用结构的合理性,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但仍存在不合理的使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

    [关键词] 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品种数;用药频度;日均费用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177-03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品种规格多、使用频率高,在防治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率不断升高,不良反应增多,最终导致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医疗费用增加。2011年颁布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明确指出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1]。现对本院2011年上半年及下半年(即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2011年药品实际销售数据,本项统计的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含抗真菌药),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抗结核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用Excel进行分类、统计和排序。

    1.2 方法

    按《新编药物学》(第17版)的分类方法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限定日剂量(DDD)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药品字典及DDD值查询表,部分未查到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及药品说明书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确定。用药频度(DDDs)=药品消耗总量/DDD值,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药品日均费用(DDC)=药品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DDC克服了药品日剂量不同的缺点,使药品价格有了可比性[2]。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

    本院抗菌药物品种数由上半年的95种下降到下半年的50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及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说明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本院的抗菌药物应用趋于相对合理的水平,见表1。

    2.2 各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构成比

    上半年及下半年销售金额排序前5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因其品种规格多、抗菌作用强、不良反应较少等因素,占了用药金额比的大部分,且呈上升趋势,上半年及下半年分别为50.69%、67.73%。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构成比由上半年的23.00%下降到下半年的5.97%,见表2。

    2.3 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

    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品种中,头孢菌素类抗菌素都占多数,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与其广谱、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肾毒性低等特点成为临床的首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未进入下半年前10名中,见表3。

    2.4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排序

    2011年上半年及下半年DDDs排序前10位的药品多是口服制剂,见表4。

    3 讨论

    从表2中可以看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构成比由上半年的23%下降到下半年的5.97%,这与品种数减少及本院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有关,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本院多归属于特殊使用级别类抗菌药物。一些广谱、性质稳定,作用较强的青霉素类亦得到临床的青睐,上半年及下半年占用药金额的比例为7.88%、10.36%。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半衰期长且无需经过皮肤药敏试验等优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由于专项整治活动后控制其品规数,故其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均下降。一些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不仅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而且因其作用范围越来越广,被广泛应用,在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所占比例中也较大。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的排名具有较大的波动,与其金额较大的某种品种应用增减有关。

    从表4可以看出,2011年上半年及下半年DDDs排序前10位的药品多是口服制剂,说明医生和患者对口服给药剂型均易于接受。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3],既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又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后,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优化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2011年下半年抗菌药物总品种数、销售金额比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下半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达到13.62%,低于广东省医疗机构阳光用药督导检查规定的 ≤ 20%,但仍高于10%国际抗微生物药物消耗水平[4]。总体而言,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高起点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剂量不足或多大、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过长、不合理联合应用等现象[5]。建议加强行政干预措施及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认识,纠正学术外因素引导的用药趋势[6]。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严格掌握适应证及使用疗程,选择有效药物,可参考本院细菌耐药检测结果分析,防止药物的滥用及耐药性的发生;正确运用抗菌药物,根据本类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确定给药方案、剂量、间隔,既要防止蓄积中毒,又要发挥作用;注意联合用药,避免重复用药,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 北京. 2011.

    [2] 李宏. 我院2001-2003年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4):356-35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