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397
HBV感染者精液HBV—DNA载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杨勤德 张玉芳
第1页

    参见附件。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精浆和精子内均可检出HBV成分[6-8]。HBV对人体肝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性,通过吸附、包被、穿透细胞膜进入肝细胞,通过脱壳、基因整合等步骤,进行各种病毒成分的复制、最后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HBV颗粒及其各种成分伴随肝细胞的损伤而释放入血液循环,血液HBV-DNA载量是HBV感染肝细胞及复制的直接标志,可以准确反映HBV载量及其传染性的大小。由于HBV-DNA位于HBV的核心部位,不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精液内,只要在精液检出,即可提示有完整的HBV颗粒存在。检测精液HBV-DNA载量亦能预测父婴垂直传播与性伴侣间的水平传播危险性的大小。

    精液由精浆和精子组成,精子由睾丸产生,精浆由前列腺液、精囊腺液和尿道球腺分泌液混合形成。HBV在精浆与精子内分布存在较大差别,两者HBV-DNA载量与血液内含量并不相同。本研究经试验证实,HBV感染者精浆内HBV-DNA载量较血液内HBV-DNA载量明显偏低,范围在<1.00×103copies/mL和9.51×105copies/mL之间,随着血液内HBV-DNA载量的增加,精液内HBV-DNA阳性检出率增高,且HBV-DNA载量也随之增加。精子内部HBV-DNA阳性检出率远远低于精浆内,且HBV-DNA载量较精浆内更低,进一步证实HBV感染者精液内HBV-DNA主要存在于精浆内。由于HBV对于肝细胞具有组织亲嗜性且仅在细胞内完成病毒颗粒的复制及装配,在精浆内缺乏病毒复制的条件,推断精浆内HBV颗粒是由血液内HBV越过血液-生殖黏膜屏障而渗漏进精液系统内。因此,血液HBV-DNA载量是影响精液内HBV-DNA载量的主要因素。

    同时,研究还发现,随着精液内血细胞总数的增高,精浆HBV-DNA阳性检出率增高,精浆HBV-DNA载量亦随之增高。精液血细胞计数增高异常病例,通过进一步超声、影像、病理等检查,发现此类病例的生殖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此结果提示男性生殖细胞疾病造成生殖道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液内HBV以及血细胞成分渗漏到精浆内,使得精液内HBV-DNA载量明显升高,而精液内红细胞、白细胞计数的增高间接成为HBV感染者精液HBV-DNA载量高低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次分析,仅仅把精液内RBC与WBC数量总和与精浆内HBV-DNA载量进行了比对,对两者分别增高对精浆内HBV-DNA载量影响未作进一步分析。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实[5,8-9],HBV可透过血睾屏障,感染睾丸生精上皮细胞,经过精原细胞、精母细胞而感染成熟的精子。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发现,HBV主要集中于精子的核心部位。另外,精子还具有对周围环境中的HBV捕获的能力,游离在精子头部或者整合到精子的基因组中。Ali BA等[10]研究证实精子介导的HBV基因能在早期的胚胎细胞中复制表达,为HBV可经过父婴垂直传播提供了证据。早期文献[11]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HBV 血清标志物HbsAg阳性,而其配偶正常的男性HBV携带者血清、精子及受染胎儿血清HBV-DNA,经测序发现父婴间核苷酸同源性达98%~100%,证实了HBV通过生殖细胞而存在的父婴垂直传播。本次研究采用实时荧光PCR,发现4例HBV感染者精子内检出HBV-DNA,证实了上述理论的正确性,但检出率较低,分析原因,一是可能受到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的限制,二是与精子的密度低有关。梅顺利等[8]采用HBV-DNA的探针以原位杂交法检测HBV感染者的精子涂片,发现HBV感染精子<1%。由于本次研究标本例数较少,所以精子HBV-DNA载量与血液内HBV-DNA载量以及精液内HBV-DNA载量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HBV感染者精液内HBV-DNA载量主要决定于血液内HBV-DNA载量,而精液内血细胞数量的增加,提示生殖系统疾病存在,促使血液中HBV渗漏、转入精液内。精液内HBV-DNA高载量,增加了性伴侣间水平传播与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由此提示,已经进入婚育期的HBV男性感染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生育,在生育前应进行充分的抗HBV治疗,减少血液内HBV-DNA载量,对患有生殖系统疾病的男性患者亦应进行相应的治疗,从而减少精液内HBV-DNA载量,如有必要,可进行精液HBV-DNA载量的测定,以降低HBV的性伴侣水平传播与父婴垂直传播风险。

    [参考文献]

    [1] 卢银平,曹伟,洪梅,等. 父亲HBV携带与婴儿HBV感染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20-221.

    [2] 后建丽,沈婷,廖丽君. 乙型肝炎父婴传播控制的临床研究[J]. 中国健康月刊:B,2011,30(8):51.

    [3] 王洪海,于慧爽,李庆君. 乙型肝炎病毒传播与感染途径的研究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1):818-819.

    [4] 王珊珊,李文玲,彭桂福,等.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3):282-284.

    [5] 夏良斌,敖良飞,杨菁,等. 不同方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4):583-585.

    [6] 王珊珊,唐博恒,刘金华,等.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研究[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1):6-8.

    [7] 钟剑峰,高兴成,黄伟佳,等. PCR-ELISA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感染者精液HBV-DNA的探讨[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7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