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376
瑞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温春鸣
第1页

    参见附件。

     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本研究两组均有出血的发生,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未出现变态反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包括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挽救濒死的心肌,保护心室功能。早期再灌注治疗不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改善AMI患者的急性期和远期预后[3]。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TCA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在多数基层医院依然无法开展。而溶栓疗法作为经典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已成为基层医院首选治疗措施[4]。

    临床资料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溶栓治疗中,第一代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不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它对血液循环中以及与血凝块结合的纤维蛋白(原)都起作用,可能引起严重出血,而冠状动脉开通率较低,一般只有50.0%~60.0%[5]。第二代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对纤维蛋白具有特异性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局部溶栓作用,冠状动脉开通率可提高至70.0%左右,但其半衰期短(3~5 min),需要持续静脉给药。瑞替普酶是目前国内上市的唯一第三代溶栓药物,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与阿替普酶相比半衰期延长3~5倍(11~16 min)。据报道,应用瑞替普酶溶栓后90 h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TIMI2级)为83.4%,而阿替普酶组仅为73.3%(P < 0.05),瑞替普酶有较高的血管开通率,优于阿替普酶[6]。

    本研究结果表明,瑞替普酶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5.7%,显著高于尿激酶组的50.0%(P < 0.05),而且病死率也低于尿激酶组(P < 0.05)。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与动脉导管插入及其他侵入性治疗的使用明显相关,由于局部止血栓子的纤维蛋白被溶解,所以在溶栓治疗期间,必须仔细观察有创操作部位有无出血[7-8]。本研究瑞替普酶组各种类型的出血发生率为21.4%,与尿激酶组的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病例数相对较少,结论有一定局限性,且对预后的评价仅局限于急性期的预后。故期待今后大规模、大样本研究以确定瑞替普酶用于AMI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更好揭示瑞替普酶在AMI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总之,笔者认为,在院内溶栓治疗中瑞替普酶是一种有效的溶栓药物,具有给药方便、不良反应轻,为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提供了保证,必将逐渐取代第一代和第二代溶栓药物,尤其适用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79.

    [2] Tiandrawidjaja MC,Fu Y,Westerhout C,et al. Resolution of ST-segment depression:a new prognostic marker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Eur Heart J,2010,31(5):573-581.

    [3] 胡洋,刘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方法及预后[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8):71-72.

    [4] 龙雄,郑天勇,郭宇峰,等. 心肌梗死患者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前后NT-ProBNP的变化[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 (14):1073-1074.

    [5] “八五”国家攻关课题(85-915-02-02)研究组.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临床应用研究 (1138例)[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3):169-17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0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