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6期
编号:12367124
“STEME广东方案”,开启我国胸痛中心学科建设大门(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6期
     “胸痛中心”,目前在国内尚属于一个新概念,因此,胸痛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成了目前医疗界的热议话题;而且,由于国内胸痛中心的建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着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刚刚进入2013年,记者即获悉,“第三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将于2013年9月14日至15日在广州隆重召开,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胸痛中心技术总监、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向定成教授,仍将和以往两届高峰论坛一样,出任第三届论坛的执行主席。

    向定成教授近年来一直专注于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并在他的主导下,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国际规范化的胸痛中心,而且,在此前不久的2012年8月20日,美国胸痛中心协会在广州宣布,由向定成教授主导建设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完全达到了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的全部要求,正式授予该胸痛中心认证资格证书。由此,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国际资格认证的“胸痛中心”。

    蛇年的春节到来之前,向定成教授赴京参加另一个学术活动。借此机会,记者围绕国内外“胸痛中心”建设等问题,深入采访了向定成教授。

    国内首家,引领中国胸痛中心建设

    5个多月前,经过两天紧张、严格的现场考察之后,美国胸痛中心协会在广州宣布,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完全达到了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的全部要求,正式授予该胸痛中心认证资格证书。

    谈起这则“旧闻”,向定成教授介绍说:“实际上,我们医院的胸痛中心于2011年3月27日才正式成立。尽管如此,在国内,仍然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胸痛中心’;而且,这距被国际正式进行资格认证才一年多的时间。作为国内胸痛中心的试点,我们从项目启动之初,就严格按照美国胸痛中心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结合广东地区和医院的特点,探索性地建立了‘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模式’。”

    之所以称之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模式”,是因为该胸痛中心是以心血管内科和急诊科为核心组建的一支胸痛急救快速反应团队。他们这个“快速反应团队”以与IVT公司联合研发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监护系统为技术支撑,建立了远程胸痛急救技术平台。“胸痛中心”为救护车和急救网点医院装备了该远程传输系统,当患者达到急救网点医院或救护车后,这个远程传输系统可以将患者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监测信息实时传输到胸痛中心和冠心病监护室(CCU)、科室主任和胸痛中心总监的手机或掌上电脑,做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与此同时,CCU值班医生或主任、胸痛中心技术总监可以随时提供远程诊断和救治的会诊意见,指导救护车或急救网点医院的现场抢救。若患者需要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在时间窗内的STEMI或极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则在患者达到医院前已经启动了导管室,并将术前准备工作提前到救护车上进行;当患者进入医院后,即可绕过急诊科和CCU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急诊介入治疗,从而大大缩短了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D-to-B)的时间。若患者高度怀疑急性主动脉夹层或肺动脉栓塞,则在患者达到医院前即已启动CT室,当患者达到医院时,将绕过急诊科由救护车将患者直接送到CT室进行CT检查,从而大大节省了从患者呼救-转运-急诊科初步检查-会诊-确诊-救治的传统环节,赢得了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和急性肺动脉栓塞等患者发病后早期的宝贵救治时间。

    向定成教授继续介绍说:“我们利用上述远程监护系统创立了‘远程ICU’和‘移动ICU’的新型医疗模式,并据此与周边地区多家基层医院建立了急救物联网。对于基层医院急危重症患者,胸痛中心专家可以实现与现场医生共同监护,并进行远程诊断和指导抢救,我们把这种远程救治模式称之为‘远程ICU’。远程ICU模式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对于必须转移到大医院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该中心按照ICU标准配备了救护车,各种生命支持系统如呼吸机、临时心脏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等均装备在救护车上,通过总医院专家的远程指导使患者进入救护车就相当于进入了ICU。因此,把这种按照ICU标准装备的救护车称之为‘移动ICU’。‘远程ICU’和‘移动ICU’模式的实践,彻底改变了现行的急救和医疗模式,并已经成为广东省医疗物联网示范项目……”

    对于该医院胸痛中心目前的运行情况,向定成教授欣慰地说:“经过近两年的正式运行,我们的‘胸痛中心’的年平均D2B(入门-球囊时间)从前一年度的127分钟缩短到了72分钟,最短月平均D2B达到46分钟、最短记录21分钟的国际先进水平。”

    据记者了解,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的发起人、认证专家JL Garvey教授在完成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的现场考察后曾经欣慰地说:“该院胸痛中心团队的敬业精神十分令人敬佩,胸痛中心的建设水平很高,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惊叹,完全达到了胸痛中心协会认证的全部要求,必将引领中国的胸痛中心建设。”

    致力推广,为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加注燃料”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和上海胸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了美国胸痛中心的国际认证,标志着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已经快速走上与国际接轨之路。无疑,致力于我国首家规范化的“胸痛中心”建设的向定成教授,对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推广和规范等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

    提及此问题,向定成教授首先回顾说:“尽管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已经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将近30年,但近年来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大力倡导下,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开始进入试验探索期。2010年10月14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第21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发布了我国首部《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这个《共识》的发布,为我国胸痛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年后的2011年10月22日,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举办的“首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向定成教授出任大会执行主席。据记者了解,业内普遍认为,这是推动中国胸痛中心发展的里程碑性会议。对此,向定成教授介绍说:“在这次会议上,经过400多名专家的充分交流和讨论后达成的基本共识是:建议所有具备急性PCI条件的医院,应从建立急性心肌梗塞的快速救治绿色通道开始建立胸痛中心,在条件成熟时,逐步走向院前急救和社区教育,直至建立区域性协同救治网络。此次会议之后,全国多家医院开始启动了胸痛中心建设工作。”

    , 百拇医药(凌寒)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