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13期
编号:13164760
血清铁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计算入院当天与入院后4 d的血肿体积、脑水肿总体积、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Spearman 相关分析血肿周围脑水肿与血清铁蛋白等数据的关系。 结果 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在入院后4 d时与血清铁蛋白成正相关(P = 0.007),而入院当天与血清铁蛋白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血清铁蛋白是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高血压脑出血;血肿;脑水肿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035-03

    高血压脑出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事件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都较高。高血压脑出血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主要包括血肿扩大、血肿周围代谢异常以及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1]。其中血肿周围脑水肿往往是影响并决定其临床预后的关键因素。最近研究认为,铁离子介导的氧化损伤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为此,笔者对本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清铁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排除),均首次发病,发病后6 h内明确诊断,无其他常见基础病(心脏疾病、糖尿病),病历资料齐全。其中,男65例,女52例,年龄36~68岁,平均52.6岁。分别于入院当天、入院后4 d行64排螺旋CT(西门子公司)检查,采血行血清铁蛋白,常规血常规生化等检验。

    12 方法

    血清铁蛋白检测: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 公司 DXI800 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检测,117名研究对象均要求晨间空腹采静脉血5 mL,45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后取血清待检测定方法参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所有测定结果都严格执行全程质控监测,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血清铁蛋白参考值:男性23.9~336.2 μg/L,女性11.0~306.8μg/L。CT资料分析:Syngo软件采集分析CT数据,分别由1位神经外科医师和1位放射科医师在每一层面选取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范围与脑水肿总范围,计算相应面积,取均值。血肿体积=各层面血肿面积之和×层数×层厚,脑水肿总体积=各层面脑水肿面积之和×层数×层厚,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脑水肿总体积-血肿体积)/ 血肿体积。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Spearman 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体积与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的关系

    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体积入院当天为(12.68±2.21) cm3,入院第4 天为(14.43±3.96)cm3。入院当天与入院后4 d 两个时间点血肿体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入院当天脑水肿总体积为(27.14±4.66)cm3,入院后第4天脑水肿体积为(47.68±2.26) cm3。入院后4天比入院当天脑水肿总体积增加75.7%,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入院当天为1.10±0.24,入院后第四天为2.16±0.65,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增加将近1倍。见图1、表1。

    图A:高血压脑出血CT表现,其中白色虚线框出的部分为血肿范围;图B:高血压脑出血形成的血肿在CT上的高密度区;图C:高血压脑出血CT表现,其中白色虚线框出的部分为血肿周围的水肿范围;图D:血肿周围的水肿带在CT上的低密度区

    2.2 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

    经Spearman 相关分析,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在入院后4 d时与血清铁蛋白成正相关(P = 0.007),而入院当天与血清铁蛋白无明显相关性。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与体温、血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其他数据无明显相关性。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产生机制目前仍然未完全阐明,参与因素复杂多样。血液凝固和血凝块回缩、凝血酶、血肿占位效应、缺血再灌注、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水通道蛋白表达、血小板活化、炎性因子和补体等因素都在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形成中发挥作用[3]。有学者报道[4], 在大鼠脑内注入血凝素能导致脑水肿, 并在24~48 h内到达高峰, 但对脑出血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脑水肿巅峰期在脑出血3 d后,故本实验选择患者入院当天及入院后4天两个监测点。这两者间的时间差异提示存在另外一种重要的、迟发性的致水肿因素。鼠脑内注入溶解红细胞可在24 h内引起明显脑水肿, 与直接在鼠脑内注入血红蛋白后的进展过程相似。但鼠脑内注入完整红细胞直到第4天开始才引起脑内含水量的显著增加, 而这个时间跟红细胞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的周期相吻合。这些研究说明血红蛋白在脑出血后迟发性神经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铁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之一[5], 将FeCl2注入鼠脑的研究发现铁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和DNA 损伤参与血红蛋白的神经毒性损伤。此外, 研究还发现铁离子螯合剂能减弱血红蛋白诱导的脑损伤。这些结果表明, 血红蛋白自身及其降解产物, 特别是铁离子参与了脑出血后的迟发性脑损伤。

    本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血肿体积在入院当天与入院后4 d 2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入院后4 d与入院当天相比,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增加将近1倍。这与临床上大量脑出血患者在出血后4 d达到脑水肿的高峰期,神经功能恶化最严重基本一致。入院当天,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与血清铁蛋白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入院后4 d,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血清铁蛋白成明显正相关。这是因为脑出血早期(出血后24 h以内),血肿周围脑水肿与血液凝固,血块凝缩、凝血酶和补体激活有关,而晚期血肿周围脑水肿与血肿内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有关。脑出血后,血清铁蛋白主要来源于红细胞的降解,少量来源于血凝块析出或直接透过损害的血脑屏障渗出的血清成分。这就符合晚期血肿周围脑水肿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有学者认为,脑出血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上升可能是机体应激所导致的继发性改变, 而不能作为反映体内铁储存的指标[6]。在一项关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中, 最48 h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保持稳定, 和其他应激反应指标不相关, 不支持铁蛋白的增加是应激性的激发性反应[7]。此外, 国外的同类研究也表明, 白细胞计数作为应激反应指标之一和水肿形成或铁蛋白水平无相关性[8]。因此本课题将患者入院后的体温以及血糖、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与血清铁蛋白同时进行监测及分析,以排除如感染、贫血、应激性高血糖等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在入院后4 d时与血清铁蛋白成正相关(P = 0.007),而入院当天与血清铁蛋白无明显相关性。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与体温、血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其他数据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在脑出血4 d后脑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方面,相对于炎症细胞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出血刺激引起的应激性反应方面,铁离子超载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及时监测血清铁蛋白的指标可以早期发现并预防脑水肿引起的神经损伤。, http://www.100md.com(李瑞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