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72674
医教研全面“开花”,引领腔内治疗新潮流(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3期
     张纪蔚教授接着说:“截至目前,相当多的临床研究证据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金属裸支架——BMS在股腘动脉CTO病变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其一年一期通畅率约为60%,辅助通畅可达80%以上,并且有较高的保肢率,这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正视的事实。要说优势,这可以说是BMS所具备的优势吧。”

    据此,张纪蔚教授认为,随着新的材料和器械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尤其是近期VIABAHN覆膜支架进入中国市场,下肢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可望得到更好的长期通畅率。“另外,涂药球囊在国内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也使我们完全有信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以较低廉的医疗支出,获得更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长期通畅率,以达到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学科建设:全国唯一

    血管外科药物临床试验单位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在“2013年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议暨周围血管疾病最新进展学习班”上,张纪蔚教授当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这无疑是对张纪蔚教授近30年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给予的最大肯定。

    另据记者了解,自2003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成为独立专科后,在张纪蔚教授的带领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该科无论是在医疗、科研方面,还是在教学水平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些年来,仁济医院血管外科被列入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专业,2001年原国家药监局批准其成为“全国唯一的血管外科临床药理试验专业”。那么,未来他们在科室学术和科研的发展方面,又有哪些规划?

    问及这些话题,张纪蔚教授坦诚地说:“我们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血管外科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单位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独立血管外科专科单位,曾经列入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11工程’的重点学科建设专业;从2001年起,被原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全国唯一的血管外科药物临床试验单位。目前,我科年腔内手术达1200例……”

    另据记者了解,近些年,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在张纪蔚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发展蒸蒸日上,医、教、研“全面开花”,多项研究成果和临床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鉴于此,2014年的“第十二届中国血管外科年会”将众望所归地由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承办,因此,张纪蔚教授感慨地说:“我们特别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一定会尽心尽力办好这届盛会。我们将保持既往年会的优良传统,更要发掘以往年会的各种内涵,力争办出一届精彩的年会。我在这里可以提前透露的是,2014年年会的宗旨是:‘维护健康,探讨理念,创新技术,科学发展’。在主要内容方面,我们初步设想为,一是安排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报告内容以及转化医学的发展与应用。二是安排继续教育内容,继续重视对年轻医生的基础规范培训,尤其是血管外科医生日常工作规范化。三是重视我国血管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组织获得部级以上课题资助的研究者汇报演讲,以展示当今我国在血管外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成就。四是组织好学术交流,大会演讲将以焦点、热点、难点为主要内容,对当前一些治疗现状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以循证医学证据或现有临床研究结果明确治疗的适应证和如何规范化治疗。五是响应中央号召,本次会议将以勤俭节约为原则,反对奢侈浪费。总而言之,我们希望本届大会成为历届规模最大、学术交流气氛最浓、大会交流内容最广,收获最多、影响最深刻的一次盛会,为发展我国血管外科事业,提高我国血管外科学术水平,尽到我们最大的力量!”

    在近30年的医教研工作中,张纪蔚教授作为外科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曾直接参与对股静脉瓣膜形态和功能的研究,获得过原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研究“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机制研究——内膜演变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负责上海市卫生局和科委基金课题各4项。至今已指导血管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11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他擅长腹主动脉瘤、肢体和内脏动脉瘤、下腔静脉肿瘤、肢体动脉狭窄、脉管炎、糖尿病足、肢体溃疡、深静脉血栓形成、颈动脉狭窄及复杂性血管畸形的手术和介入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治疗成功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6年来,张纪蔚教授针对尿毒症病人自身条件,设计并实施了多种血透通路手术方法,已成功手术400余人次,手术成功率98%以上,术后5年瘘管通畅率80%以上,远高于国内和国际平均水平。

    基于这些学术成就,张纪蔚教授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归结并展望道:“不可否认,血管外科还是一个新兴发展的基础学科。近年来,微创的腔内技术的开创与发展,为治疗全身血管疾病转化了新的理念与思路,这个技术已经在我国各大医院广泛蓬勃地开展,在未来必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包括主髂动脉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更是我们医院学科研究的重中之重,尽管我们在实践中已积累了大量的病例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在目前我们也看到,在这一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如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的适应证,多中心随机对照循证医学证据就很有必要;如何达到腔内操作规范、药物治疗规范,长期随访结果,预防再狭窄,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与方法以及新材料新器械的开发,临床试验与应用等诸方面,都是我们需要加大关注力度的重要问题。只有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腔内治疗技术才有可能更健康地发展,才有可能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大的治疗获益……”

    专家简介

    张纪蔚,外科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普外学会委员。1983年起从事周围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曾获原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负责上海市卫生局和科委基金课题各4项。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4名。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3部。擅长腹主动脉瘤、肢体和内脏动脉瘤、下腔静脉肿瘤、肢体动脉狭窄、脉管炎、糖尿病足、肢体溃疡、深静脉血栓形成、颈动脉狭窄及复杂性血管畸形的手术和介入治疗,治疗成功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6年来针对尿毒症病人自身条件,设计并实施了多种血透通路手术方法,已成功手术400余人次,手术成功率98%以上,术后5年瘘管通畅率80%以上,远高于国内和国际平均水平。 (凌寒)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