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13期
编号:13129123
中药辅助治疗肿瘤的用药特点(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5日 李小莉 潘素珍
第1页

    参见附件。

     表3 补虚药的分类

    2.3.2 单味药使用频率

    调查的肿瘤病处方单味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中药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陈皮、黄芪、茵陈、厚朴、白芍等,在单味药的使用上甘草的DDDs最高,甘草与温热药配伍可缓其热,与寒凉药配伍,可缓其寒,寒热相杂者,配伍可平其性;其次为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茯苓;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陈皮也是用药上常配伍使用治疗肿瘤脾胃气滞、痰凝咳嗽的症候,重用陈皮也是本医院的用药特点之一;补气药中除了甘草外,党参、白术使用较多;补气药黄芪、利湿退黄药茵陈、化湿药厚朴、补血药白芍、化痰药半夏,活血化瘀药丹参的DDDs也较大,使用频率较高,使用率较高中药以补益、清热、利湿、化痰、化瘀药居多,可以归属于肿瘤的五种不同治法:甘草、党参、麦冬、白术、黄芪、山药体现益气养阴法,茯苓、薏苡仁、茵陈体现健脾渗湿法,栀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体现清热解毒法,半夏、麦芽、陈皮体现化痰散结法,丹参、赤芍、川芎体现活血化瘀法(表4)。

    2.3.3 用药的性味、归经情况

    中药入脾经居多,其次为胃经和肺经,即中药主要归属脾肺胃三经,入大小肠、膀胱经、三焦经的较少;性味上以甘苦寒为主,较少使用酸、凉中药,侧面提示治疗肿瘤时甘苦寒药物使用较多(表5、表6)。

    3 讨论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主要与饮食失节、七情过极、感受外邪、脾胃虚弱等有关,其涉及的脏腑主要有脾、肺、胃,病机以正虚、气滞、热毒、痰湿、血瘀为主,概括来说是“全身为虚、局部为实”[1]。肿瘤属慢性消耗性疾病,久病易导致机体虚弱,还容易出现病机相互兼挟的复杂情况,呈现虚实夹杂、湿热错杂的复杂病情。现代肿瘤的临床治疗证型尚不统一,但多数中医师认为肿瘤患者多为正气不足不能运化痰湿,气滞不畅毒邪雍滞导致血瘀,机体血行无力,痰浊凝结而形成[2-4],可见在脏腑阴阳虚亏功能紊乱时,各种致癌因素更易乘虚而入,导致肿瘤的发生。相应治疗原则应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用药以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扶正固本为主,清热解毒、健脾渗湿、化痰散结、活血行气为辅。正是因为肿瘤疾病病因复杂,医师怕药效不够,不能全面治疗肿瘤,导致部分医师使用较大的处方,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这种大处方是与之相违背的,其结果既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又造成药材资源浪费,说明医师在诊治过程中还需进一步规范。

    本研究在肿瘤治疗中,无论是从用药种类,还是用药频率看,补虚药均高居榜首,与相关文献[5]报道一致。补虚药的高频使用反映了肿瘤患者大多是体弱久病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