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638636
电灼伤的神经系统损伤(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30期
     [摘要] 因日常生活用电越来越广泛,电灼伤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神经系统损伤是电灼伤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系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周围神经系统损伤较多见,支配区出现无力、感觉异常、感觉缺失、神经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脊髓损伤和脑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电休克和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出现的神经系统损伤往往能被认识并加以治疗,而晚期出现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得不到重视。

    [关键词] 电流;电灼伤;神经系统损伤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c)-0194-04

    近年来,中国的电灼伤发病率逐渐升高,特别是在西部地区[1-2]。电灼伤病程长,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相对于其他热力灼伤,其发病率较低[3]。神经组织、浅深层肌肉、血管是电损伤的主要靶组织[4]。高达67%的电灼伤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损伤[5],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均可受累。电灼伤的神经系统损伤可早期或晚期出现,有随访研究显示,电灼伤门诊患者的神经损害从5%上升到25%[6],较重者伤后恢复多不理想。目前,对于电灼伤神经系统损伤的认识及相关研究较少,故本研究对电灼伤的分类及相关神经系统损伤进行综述。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形式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形式:电击和电伤。在大多数触电事故中,两种形式的伤害会同时存在。

    1.1 电击(electric shock)

    电击致伤的部位主要在人体内部,而在人体外部不会留下明显痕迹。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以及由于雷击或电容放电,都可能导致电击。

    临床表现:如通过人体的电流>50 mA,主要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也可能导致呼吸停止。如通过人体的电流只有20~25 mA[7],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但如时间较长,仍可导致心脏停搏。这时的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主要是由呼吸停止导致人体缺氧引起的。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数安时,由于刺激强烈,也可能先导致呼吸骤停。数安的电流流过人体,还可能导致严重灼伤甚至死亡。

    电击会导致电休克,发生强烈的神经系统反射,使血液循环、呼吸及其他器官新陈代谢都发生障碍,以致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脉搏减弱、呼吸衰竭、神志昏迷的现象[8]。

    1.2 电伤(electric injury)

    电伤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会在机体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且其伤害作用可能深入体内。电伤的危险程度取决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因素[9-11]。

    电伤分类:电灼伤(electric burn)、电烙印(electric brand)、皮肤金属化(electric metallization of skin)、机械损伤(mechanical injury)、电光眼(electric ophthalmia)等[12]。

    1.2.1 电灼伤 最常见的电伤。电灼伤可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灼伤。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途经的电阻越小,则电流灼伤越严重。由于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面积一般都不大,加之皮肤电阻又比较高,使皮肤与带电体的接触部位产生较多的热量,受到严重的灼伤。当电流较大时,可能灼伤皮下组织,因为接近高压带电体时会发生击穿放电,所以,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往往数百毫安的电流即可导致灼伤,数安的电流将造成严重的灼伤。

    1.2.2 电烙印 电流通过人体后,在接触部位留下瘢痕。瘢痕处皮肤硬变,失去原有的弹性和色泽,表层坏死,失去感觉。

    1.2.3 皮肤金属化 金属微粒渗入皮肤造成的。受伤部位变得粗糙而紧张。皮肤金属化多在弧光放电时发生,而且一般都伤在人体的裸露部位。

    1.2.4 电光眼 表现为角膜和结膜发炎。在弧光放电时,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都可能损伤眼睛。对于短暂的照射,紫外线是引起电光眼的主要原因。

    2 电击和电伤的机制

    电击和电伤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反应。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麻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心律不齐、心室颤动、昏迷等症状。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包括复杂的理化过程[13]。电流的生物学效应表现为对人体产生刺激和兴奋行为,使人体活的组织发生变异,从一种状态变为另外一种状态。电流通过肌肉组织,引起肌肉收缩。电流对肌体除起直接作用外,还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间接起作用。由于电流引起细胞运动,产生脉冲形式的神经兴奋波,当这种兴奋波迅速地传到中枢神经系统时,中枢神经系统即发出不同的指令,使人体各部位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些没有电流通过的部分也可能受到刺激,发生强烈的反应。当中枢神经得到的兴奋波很强烈时,人体可能出现不适应,重要器官的功能可能受到破坏。在活的肌体上,特别是肌肉和神经系统,有微弱的生物电存在。如果引入外部电流,微弱生物电的正常环境将被破坏,人体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14]。电流通过人体还有热作用,电流所经过的血管、神经、心脏、大脑等器官,可使其热量增加而导致功能障碍。电流通过人体,还会引起肌体内液体物质产生蒸气,甚至发生剥离、断裂等严重破坏[15]。

    归纳起来,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机制:①电流产生的热能导致神经热损害;②血管损伤致血栓和出血形成;③强烈的肌肉痉挛致骨折或脱位而产生直接的机械损伤;④电流穿过组织蛋白导致血管的改变;⑤静电力的增加导致未着地的受害者机体组织遭到强烈的破坏。非热能的作用也可导致严重的组织的损伤。

    3 电灼伤的分类

    电灼伤为最常见的职业伤,男性多见。死亡率达3%~15%[17-20]。
------
    吴远 李光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因日常生活用电越来越广泛,电灼伤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神经系统损伤是电灼伤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系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周围神经系统损伤较多见,支配区出现无力、感觉异常、感觉缺失、神经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脊髓损伤和脑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电休克和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出现的神经系统损伤往往能被认识并加以治疗,而晚期出现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得不到重视。

    【关键词】 电流 电灼伤 神经系统损伤

    【基金】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办医改函[2012]649号)

    【分类号】R644

    近年来,中国的电灼伤发病率逐渐升高,特别是在西部地区[1-2]。电灼伤病程长,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相对于其他热力灼伤,其发病率较低[3]。神经组织、浅深层肌肉、血管是电损伤的主要靶组织[4]。高达67%的电灼伤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损伤[5],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 (吴远 李光勤)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