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631443
乳腺癌骨转移的综合治疗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 分析5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综合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化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化疗组:化疗加双膦酸盐类;综合治疗组:化疗加双膦酸盐基础上,同步行局部放射治疗:采用6 MV-X线,照射剂量为30~45 Gy。 结果 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5.4%,综合治疗组为92.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2、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7%、7%,综合治疗组的2、5 年生存率分别为3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后持续中位间分别为20.5、11个月。 结论 放疗同期化疗加双膦酸盐综合治疗对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明显,疼痛缓解后持续时间长。

    [关键词] 乳腺癌;骨转移;放疗;化疗;双膦酸盐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b)-0175-03

    乳腺癌是我国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发生率极高,多以溶骨性破坏为主,骨疼痛是骨转移的常见症状,脊椎、股骨等负重部位骨转移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收集本院53例乳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观察分析,以期为综合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5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齐全的5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0~68岁,中位年龄47.2岁。乳癌全部经术后病理学证实;影像学(骨ECT、X线、CT或MRI)检查证实至少有1处骨转移,并有骨转移引起的疼痛。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本组多发转移30例(56.6%),单发性转移23例。转移部位共96处。多为溶骨性骨转移,3例为成骨性骨转移,1例为混合型。激素受体阳性28例,阴性25例。骨转移发生的时间在术后5年内的39例,占73.6%。5~10年出现转移的12例(22.6%),10年以上2例(3.8%)。发生骨转移的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股骨、肱骨、肩胛骨,其中1例合并肱骨骨折。将5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化疗组26例,综合治疗组27例。

    1.2 治疗方法

    化疗组:化疗加双膦酸盐类。化疗以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为主,CAF方案:环磷酰胺600 mg/m2,表柔比星70 mg/m2,氟尿嘧啶750 mg/m2;或TA方案:紫杉醇135 mg/m2,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中辅以止吐、生白对症支持治疗。双膦酸盐:选用帕米膦酸二钠90 mg静脉滴注或唑来膦酸4 mg,每3~4周1次,至少持续3次以上。

    综合治疗组:化疗方案、剂量与双膦酸盐用法,疗程同化疗组,化疗同步行骨转移局部放射治疗:6 MV-X线骨转移处放疗,单次剂量 2.0~5.0 Gy,每周2~5次,共2~4周。总剂量范围30~45 Gy。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按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程度分级法(VRS)分4度[1]。0级:无痛;Ⅰ级:疼痛可耐受,不影响睡眠,可正常生活;Ⅱ级:疼痛明显,睡眠受干扰,需用一般性止痛镇静安眠药;Ⅲ级:疼痛剧烈,睡眠严重受干扰,需用麻醉性止痛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

    止痛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为治疗后完全无痛,疼痛减轻2个级差;有效: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疼痛减轻1个级差;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随访情况

    本组随访至2014年1月,随访时间为11~98个月,中位随访期为61个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1. 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痛效果的比较

    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0.05)(表1)。

    表1 两组止痛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5.96,*P<0.05

    2.2 两组疼痛缓解起始时间、疼痛缓解后持续时间的比较

    化疗组疼痛缓解起始时间在4周内者占42.3%(11/26),缓解后持续中位时间为11个月。综合治疗组疼痛缓解起始时间在4周内者占70.4%(19/27),缓解后持续中位时间为20.5个月。综合治疗组较化疗组起效时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

    2.3 两组2.5年生存率的比较

    化疗组的2、5 年生存率分别为27%(7/26)、7%(1.8/26)。综合治疗组的2、5 年生存率分别为37%(10/27)、14%(3.9/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手术治疗后生存期长,整个病程中发生骨转移的概率高。有研究显示,约70%的患者将发生骨转移[1],为首发转移者为47%,占乳癌所有转移病变的24%,仅发生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2]。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溶骨性破坏为主要表现,多发生在术后5年内,多发者多于单发转移者。本组多发转移30例,占56.6%。与文献报道55.6%相近[3]。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胸腰椎/肋骨[4]。从解剖及生理角度看,乳腺的血流经肋间静脉不仅入腔静脉,而且与椎体的血管丛相通,当胸部压力升高时,肿瘤细胞可通过椎静脉系扩散到椎体。

    骨转移的治疗手段很多,如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双膦酸盐类及靶向治疗等。目前临床治疗趋势是多学科综合治疗[5]。 (张红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