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626805
以“菩萨”心肠解开肿瘤患者心结(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期
     常听医生们感叹,现在当医生越来越难,医患双方对簿公堂屡见不鲜,医务人员被打被骂也时有发生,病人揣着录音机看病、医生戴着头盔上班也时有耳闻。一位来自河北农村的靳姓患者在子宫癌术后放疗期间得了盆腔炎,家属认为是手术没做好,要求赔偿。吴玉梅主任没有争辩,只是一如既往地耐心问诊和检查。当她了解到患者家境困难,术后食欲很差,营养跟不上,出现了贫血和免疫力低下的症状,就从家里拿来鸡蛋、西洋参等给她补充营养。无论每天工作多忙、时间多晚,下班前她都要去看看小靳,和她聊聊天;周末她也要回到医院去看小靳才放心。不久,患者的脸色红润了,烧也退了,跟医生护士也有说有笑。出院那天,那位靳姓患者对吴玉梅说:“吴大夫,当初是他们错怪你了,您大人不计小人过!”此后,那位患者每次来复查,都要带着自家种的红薯、玉米等土特产让吴玉梅教授她们尝尝,还介绍她的乡亲来看病。吴玉梅教授感慨地说:对于患者只要以诚相待,就能赢得患者的理解,医患矛盾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有一年冬天,一位老人背着一个大包袱进了诊室。包袱里是一件军大衣、一条棉裤和一个小马扎。吴玉梅教授轻轻问道:“大妈,您看病背着这么大的包袱干嘛?”老人说:“昨天夜里我就来排队了,我的手术是你做的,找你复查,我心里踏实。”听了这番话,吴玉梅教授又感动又难受,感动的是老人对她的信任,难受的是老人等了她一宿。于是她赶紧对老人说:“下次复查您千万别这样了,随时来,我随时给您看。”来找吴玉梅教授看病的外地患者很多,多等一天就得多花不少钱。为了让她们早点儿看上病,每次出诊吴玉梅都早来晚走,顾不上喝水、顾不上吃午饭,能多看一个就多看一个,尽量不让患者带着失望离开。

    曾有一位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不排除早期宫颈浸润癌”的高龄孕妇让吴主任感到特别为难。当时,这位孕妇已怀孕4个多月,她流着泪恳求吴主任保孩子:“我都35岁了,几次怀孕都流产了,这回好不容易才怀上,又一直保胎;丈夫也快40岁了,家里三代单传,全家都盼着这个孩子呢!”孕妇的丈夫却强烈要求保大人,但事实是,如果保孩子,母亲的病情便会继续进展甚至恶化,如果保大人,患者将永远失去做母亲的机会。这种情况临床上很少见,当时吴玉梅教授感到非常棘手。被伟大的母爱和夫妻间的真挚感情深深感动的吴玉梅教授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案。她组织全科大夫反复讨论、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查阅大量文献,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对这位特殊患者实行在家保胎、动态观察、严密随诊。

    在那以后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吴主任就像对自己的亲妹妹一样,时刻惦记着那位孕妇的平安,经常与孕妇一家互通电话,多次与产科主任沟通情况、交流意见,直到孕妇怀孕近足月实施了剖腹产、一个健康的女婴平安降生后,她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不久,吴玉梅教授为患者切除了肿瘤病灶,保住了子宫。看到患者母女平安、家庭圆满幸福,吴玉梅打心眼儿里为她们高兴。从那以后,她们全家和吴玉梅教授成了好朋友。夫妻俩经常告诉女儿说:“要是没有吴妈妈就没有你了!”如今,五岁的小女孩已经能提笔写信了,她在信里说:“吴妈妈,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报答您……”

    多年来,吴玉梅教授的宽容和理解换来了很多患者的真情:有的患者端午节给她送来亲手包的粽子;一位肿瘤患者临终前交给她一封遗书,要求捐献遗体,供她们研究、攻克癌症……对此吴玉梅教授深情地说:“就冲着这些理解和信任,我也要努力让更多的母亲健康、微笑地生活。”

    “爱患精神”捍卫神圣职业

    是的,医生本是多么神圣不可玷污的职业,可是近年来接二连三的伤医事件却激化了医患矛盾。吴玉梅教授的一个研究生小李刚入学不久,对听到和看到的各种伤医事件产生了畏惧情绪,逐渐开始怀疑自己原本坚贞不渝的信念。小李思虑万千却始终没能想出较好的对策,直到吴教授以自己的言行无声胜有声地诠释了医生的定义,才解开了困扰小李的迷惑,让她重拾对医生的敬慕和为医疗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

    吴玉梅教授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闻名全国,天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吴教授的门诊量可想而知。但吴教授从未因此而冷言应付病人,对于每个人都非常和蔼;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详细回答,直到病人满意为止。由于忙于给病人诊治,来不及喝水,每次门诊主任的嘴唇都非常干,很多病人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纷纷买了水,到诊室送给吴玉梅主任。小李曾忍不住问主任为什么对每个人都这样耐心?而且很多病人同一个问题说好几遍都听不懂。对此吴玉梅教授耐心地告诉小李:“越是那些理解力差的病人,我们越应该好好交待。如果为了节省时间而没有把问题说清楚的话,就有可能给她们带来不便或很多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无法挽回的后果;而我们只需要多花几分钟就能把问题说清楚,就可以为她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害。”一个病人多花几分钟,一天下来那么多病人要多花多少分钟、多说多少句话、多费多少心?这些话在小李心里打了几个滚又咽回去了。她明白了,在主任看来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在她的心中最重要的是病人,是她们的病情,是她们的早日康复;至于自己有多辛苦,却从不在吴主任的思虑范围内。

    吴教授身为妇科肿瘤科行政大主任,按理说一些简单的小手术完全可以不出马,交给下级医生完成即可;但只要吴主任在,每一台手术她都会到场,而且吴主任总是提前到手术室,亲自核对病人,然后跟病人聊天,叮嘱她们不要紧张。按理说这些事宜由巡回护士来做就可以了,但吴主任却说:“任何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心里肯定不踏实,何况病人身上还带着病痛,还要做手术,心情肯定更加紧张。医生简单安慰的几句话就会让她们轻松很多,这样对于患者自己、对于我们的手术,都是非常有利的。”

    吴玉梅教授每天出完门诊或者做完手术后,不管多晚、不管多累,都会挨个去看望一下病人,确定患者的一般情况稳定后再下班,从无例外,但她常常会让一些离家远的小大夫们早点儿下班回家。

    有一天,吴玉梅教授连做了7台手术,最后一台手术结束后已是晚上8点钟了,原以为她应该不会再查病人了,谁知她却端着一个快餐盒站在一位患者床前说:“你的情况很特殊,术中出血比较多;我们虽已及时输了血,但是你的血色素仍旧很低,仍需要增强营养啊!我在家给你做了些红枣莲子粥,你尝尝吧。住院期间有什么事情尽管说。你要相信自己,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病人顿时眼里含满了泪水,握住吴教授的手感激地说:“主任,我是农村的,得了这病到处看不好,听亲戚们说您医术高明便投奔你来,真没想到您不光手术做的好,对病人竟也这么好,把我这粗人当成亲人一样,哪一天都亲自来看个三五遍。我真的不知该怎么感谢您啊!”站在病房门口的小李看到这一幕,顿时眼泪模糊,感动、敬佩油然而生,由此也明白了病房里那一块块锦旗的分量——它们背后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吴玉梅教授的一言一行处处体现着“爱患精神”,点点滴滴都体现着医生的崇高和伟大。她的感人事迹太多太多,实在无法一一列出。而这一切于她而言,皆出于自然。对此记者不禁联想到,大医精神莫过于此。若普天下的医务工作者皆以此来作为各自工作的典范和榜样,身体力行之,何愁医患不和谐呢?! (王霞)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