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620781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5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50例(62眼)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房角关闭<1/2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未接受其他眼科手术治疗,未服用其他眼压控制药物,均符合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断标准[5]。按照等距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0例(26只眼):男7例,女13例;年龄34~83岁,平均(65.41±6.43)岁;平均眼内压(15.33±4.12)mm Hg。观察组30例(36只眼):男12例,女18例;年龄43~81岁,平均(65.3±7.2)岁;平均眼内压为(14.81±4.21)mm Hg。两组在性别、年龄、眼内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激光虹膜切开术进行治疗。术前行常规检查,并给予患者降眼压综合处理。术前0.5 h行常规麻醉处理,充分按摩患者的眼球,从其角膜处作长度为2.8 mm的隧道式切口,从切口侧面前房部分注入透明质酸钠,拓宽前房深度,于其晶状体5~6 mm部分作环形撕囊,清除残留皮质后,注入黏弹剂,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采用药物将患者眼压控制在30 mm Hg以下,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从11点位角巩缘后1 mm处作3.2 mm隧道切口,采取穿刺刀,从其两点位角巩缘透明角膜作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加深前房深度并分离房角,作6 mm直径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超声乳化仪乳化并吸除晶体核及皮质,前房与囊袋内再次注入黏弹剂,根据术前测量情况,囊袋内植入相应度数的人工晶状体,清除黏弹剂及残留皮质并冲洗房角,水密切口,在确保切口无渗漏后,行常规包扎,术后予抗炎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角膜内皮水肿、人工晶体脱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眼压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控制情况的比较

    手术前,两组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眼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控制情况的比较(mm Hg,x±s)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人工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后囊膜破裂等现象产生。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角膜内皮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9.6321,*P<0.05

    3 讨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属于眼科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类型之一[6]。对其治疗需遵循控制眼压的原则,以降低对患者视神经的损害,提高其生活质量[7]。

    目前临床上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方式的选择尚且存在一定的争议,有观点认为需根据青光眼疾病的进展选择抗青光眼滤过手术[8],同时也有观点表示,采取联合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相较高,在稳定患者的眼压方面效果显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由患者眼部解剖结构异常所引起,导致眼部虹膜偏向其小梁网部分,致使房角关闭,造成眼压升高。一般而言,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晶体状位较正常人相对靠前,这导致眼前段空间相对正常人而言较为狭小,因此通过解除或缓解晶状体因素,削弱其对青光眼的作用,这对预防闭角型青光眼有积极的意义。

    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方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有研究显示,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摘除后,通过植入人工晶状体来替代原有晶状体,这对维持眼压正常,并保证完整的视觉功能,促进患者患眼视力恢复有积极的意义[9-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患者的眼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孟杨等[11-14]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可解除患者的瞳孔阻滞现象,同时可起到显著的眼压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发作且房角关闭<1/2周的患者,效果显著,眼压控制效果好,并发症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春霞,肖文玮,陆骏,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1):58-60.

    [2] 朱白蕾,钟丘,黄玉敏,等.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术在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2):24-27.

    [3] 杜秀娟,毕宏生,马晓华,等.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术中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11):1403-1406.

    [4] 郝晓琳,戴维智,魏海霞,等.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应用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2):16-17,20.

    [5] 张春元,唐志刚,奚婷,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6901-6904.

    [6] 岳江,岳辉,周清,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5):416-418.

    [7] 朱靖,赵伟,邵珺,等.单纯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远期疗效比较[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10):964-967.

    [8] 王泳,冯松福,邓金印,等.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与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1,31(5):477-479.

    [9] 赵俊颖,陆国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8):603-605.

    [10] 王海波,杨艳华,徐少凯,等.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11):1471-1473.

    [11] 孟杨,陈经伟,汤诚,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6):98-99.

    [12] 聂洪荣.两种不同三联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150-151,154.

    [13] 李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242-243,246.

    [14] 谢军谊,晏世刚,卢浩泉,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0):190-192.

    (收稿日期:2014-09-11 本文编辑:许俊琴) (郭学龙 陈晓霞 邓辉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