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620842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5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8月期间诊治的12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CT组、MRI组各60例。CT组:男性4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7.85±7.77)岁,平均病程(37.92±11.45)h,受伤原因:车祸46例、打伤7例、摔伤4例、坠落伤3例;MRI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71±7.90)岁,平均病程(37.51±11.54)h,受伤原因:车祸42例、打伤8例、摔伤5例、坠落伤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受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均先经常规X线检查示无骨折或可疑骨折,然后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CT组及MRI组。CT组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MRI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2.1 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所用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扫描参数:层距5 mm、层厚0.6 mm、电压120 kV、电流110 mA,重建间隙50%,在受伤部位逐层扫描,扫描结束后采用同机后台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处理,由两位主治以上年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阅片,在目标骨的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斜面等角度进行阅片。

    1.2.2 MRI检查方法 所用仪器为美国GE1.5 T 核磁共振系统,T1WI扫描参数:TE 20 ms、TR 600 ms,T2WI扫描参数:TE 100 ms、TR 4000 ms,STIR参数:TE 90 ms、TR 200 ms,扫描时均扫描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间距1 mm,层厚为3~5 mm。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率的比较

    CT组检出隐匿性骨折52例,检出率为86.67%,MRI组检出56例,检出率为93.33%,CT组对隐匿性骨的折检出率低于MRI组(χ2=4.32,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率的比较[n(%)]

    2.2 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CT组52例隐匿性骨折患者在多方位调整重建图像后可见骨皮质与骨小梁同时有中断者26例(50.00%),单纯骨皮质中断14例(26.92%),单纯骨小梁中断者10例(19.23%),单纯横断面图像显示骨折者28例(53.85%),联合冠状面、矢状面或者斜面诊断为骨折者24例(46.15%);MRI组56例隐匿性骨折患者,46例(82.14%)患者T1WI可见骨皮质下条线状低信号、不规则线状显像,其中18例(32.14%)表现为低信号夹杂斑点状显影,T2WI为高信号表现,13例(23.21%)患者T1WI未见低信号但T2WI为高信号。

    3 讨论

    隐匿性骨折的误诊及漏诊率较高,隐匿性骨折主要包括隐性创伤性骨折、衰竭骨折、疲劳骨折、隐性骨内骨折[7-8]。对外伤后骨折的诊断,临床医师首先会进行传统X线平片检查,但是由于无明显骨折线及移位,因此平片无法发现真正存在的骨折,尤其是在股骨踝部等粗大骨或者腕骨等微小骨位置微小骨折不易显影,肋骨、下颌骨等与周围软组织对比性较差、或者投影体位与其他骨结构重叠,均影响对隐匿性骨折的判断。

    多层螺旋CT是临床常用骨折检查方法,骨骼系统外的其他疾病亦能较好地诊断,其能在短时间内行多层扫描,扫描后进行图像重建,可在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等多方位观察骨皮质、骨小梁显影,如存在骨皮质或骨小梁中断则可诊断为隐匿性骨折[9-11],但是对无明显骨小梁或者骨皮质中断者诊断准确性下降。对隐匿性骨折临床也多用MRI及核素骨扫描,MRI可通过变换T1WI与T2WI来观察骨显像,如观察到骨皮质下T1WI为条线状低信号、不规则线状或者T2WI为高信号表现可诊断为隐匿性骨折[12-14],同时MRI可弥补多层螺旋CT检查时层厚扫描厚度对显像的影响,并且本研究中MRI组患者56例患者均显影T2WI高信号,相对T1WI则表明为低信号,但是由于T2WI高信号影响,部分患者T1WI未见低信号,因此骨折的判断难度增大,需要仔细观察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有无骨折线。多层螺旋CT、MRI检查隐匿性骨折,哪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临床尚无统一观点,本研究对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多层螺旋CT或MRI检查,观察隐匿性骨折检出率,结果显示,CT组隐匿性骨折整体检出率为86.67%,低于MRI组检出率为93.33%,提示MRI检查隐匿性骨折诊断率相对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与MRI均可应用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在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折线,但是隐匿性骨折采用多层螺旋CT或MRI检查,相较之下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显影率高。

    [参考文献]

    [1] 闵朋,戴冀斌.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5):601-602.

    [2] 吴宇.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5):216-217.

    [3] 李春海,杨磊,温廷国.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5):760-761.

    [4] 陈焱森,李志铭,刘克,等.膝关节外伤性隐匿性骨折的MRI应用及价值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1):28-30.

    [5] 郭智萍,李石玲,张英泽,等.CT和MRI在胫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5):429-432.

    [6] 张俊,黄渊全,黄丈杰,等.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髌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5):64-65.

    [7] 蒋海清,肖道雄.多层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07,36(7):62-64.

    [8] 吕冬亮,金晶,谷水君,等.多层螺旋CT足踝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骨伤,2011,25(6):71-72.

    [9] 刘海平,张藜莉,吴戈,等.64排螺旋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及临床意义[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14(3):53-54.

    [10] 邹德平,邹德东.螺旋CT在髌骨隐匿性骨折的应用(附40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32):66-67.

    [11] 黄文磊.螺旋CT检查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6):74-75.

    [12] 张素艳,桑雅荣,王绍义,等.MRI对松质骨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3(3):55-56.

    [13] 唐军,田强,贺中云.MRI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5(9):4507-4508.

    [14] 依伟力,刘大荒,李刚,等.MRI检查在隐匿性骨折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9,24(5):50-51.

    (收稿日期:2015-01-06 本文编辑:许俊琴) (陈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