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620851
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5期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即按急救规程常规进行护理,不作优化处理。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出车优化:保证救护车内脑外伤急救药品、器材及相关设施均处于正常状态,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出车,根据GPS和司机经验选择最佳道路,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②途中优化:通过电话与现场进行联系,对基础信息、致伤原因、致伤时间和伤情等信息有一个基本掌握,根据基本信息对相关仪器及药品进行准备,并与医生制订初步抢救方案。对现场人员给予相关指导,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③现场优化:到达现场后立即开展急救,争取初级急救在5 min内完成并转移至急救车,护士、医生和司机相互配合,保证转移过程安全高效;车上给予吸氧、开辟静脉通道、开放呼吸道以及保持循环等措施,并连接相关监护仪器。④回程优化:根据GPS和司机经验选择最佳回程,对患者给予进一步处置,如骨折固定、体位及止血包扎等;遵守转运制度,告知患者家属相关转运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协助医生对患者伤情进行进一步评估,对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基础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对有意识反应者给予鼓励和抚慰,同时对患者家属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以稳定其情绪,避免影响抢救的进行。⑤交接优化:到达前5 min对患者伤情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判断,联系科室,就接诊和会诊做好准备,并通知相关科室(影像科、手术室、检验科、重症监护室)进行准备,建立完整的颅脑损伤抢救绿色通道;到院后立即进行交接,并协助患者家属办理手续。

    1.3 观察指标

    ①院前急救及转入急诊时采用急性生理评分(AP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对患者进行评估[2]。APS评分最高分53分,得分越高表明预后越差,伤情越重。GCS总分15分,15分为意识正常,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②转入病房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对预后进行评价,Ⅴ级为表明恢复良好,Ⅳ级为中度残疾,Ⅲ级为重度残疾,Ⅱ级为植物状态,Ⅰ级为死亡。③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等级。④记录急诊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PS和GCS评分的比较

    对照组转入急诊后的APS和GCS评分显著优于院前急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转入急诊后的APS和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APS和GCS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对照组院前急救比较,*P<0.05。

    2.2两组预后评价的比较

    实验组的预后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预后评价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急诊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的比较

    实验组的急诊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急诊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

    及死亡率的比较(x±s)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死亡率高达24%~41%[3],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4]。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质量的提高可直接改善院前急救的质量。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案,提倡将优化贯穿于院前急救的全过程,使效率最大化,质量最优化[5-7],内容包括出车优化、途中优化、现场优化、回程优化和交接优化5个内容,对从出车开始到交接完毕之间的每一项措施和操作都进行优化,随时备好颅脑损伤所需急救物资,一旦有求救应立即携带出车。在运转途中选择道路时,应结合司机经验和GPS技术,选择路况最好、路径最短的道路,以尽可能地缩短转运时间,为院内抢救节省时间[8]。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急诊反应时间和急救反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全程优化护理可显著节省转运时间。

    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出车途中通过电话与现场进行联系,对基本信息有一个基本掌握,根据基本信息对相关仪器及药品进行准备,并与医生制订初步抢救方案,这对到场后开展急救工作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9-11]。在到院前5 min对患者伤情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判断,联系科室,就接诊和会诊做好准备,建立绿色通道,这对颅脑损伤救治时间窗的保留有着重要意义,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12]。本研究中,转入急诊后两组的APS和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GOS评价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全程优化护理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率和预后,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夏莹,关柏秋,王翠丽,等.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40-142.

    [2] 姚菊平,毛青.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76-79.

    [3] 陈文君.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的效果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3):4596-4597,4600.

    [4] 杨梅.重型颅脑损伤100例院前急救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9):74-75.

    [5] 陈敏,李小峰.抢救流程管理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抢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3):1224-1225.

    [6] 陈竹芳,毛青.快捷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06-108.

    [7] 崔君霞,金奕,于华,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2):124-126.

    [8] 肖仲琼,王修文.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7(20):312-313.

    [9] 杨雅婷,李尔清.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室的急救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38-2039.

    [10] 苟金凤.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3-24.

    [11] 张尧明.重型颅脑损伤伴休克患者早期急救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11,22(13):144-145.

    [12] 刘辉.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绿色通道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49-50.

    (收稿日期:2014-12-09 本文编辑:祁海文) (曾玉琼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