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561943
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患病情况及相关内分泌激素变化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4期
     [Key words] Diabetes;Depression state;Endocrine hormone;Glo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Visfatin;Cortisol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糖尿病是目前我国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紊乱[1]。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同时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状态的概率较正常人高[2]。抑郁状态是指患者自身感觉处于低落的一种精神状态,其心境抑郁、悲观厌世及忧心忡忡,不愿与人交往,且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环境困难程度估计过高[3]。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精神状态严重影响其病情的进展。从中医的角度讲,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所导致的气滞血瘀等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主要病因,其病位主要在肝,同时可累及脾、肾、心等[4]。本文就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内分泌激素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总结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该类患者提供理论根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无抑郁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为30~69岁,平均(41.7±8.8)岁;平均身高为(170.8±5.8)cm。观察组为抑郁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41.9±7.9)岁;平均身高为(169.8±6.3)cm。入选患者均经过询问病史,且自愿参加本次调查,且均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精神障碍性疾病,无严重重要脏器等器质性疾病。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评价两组患者的患病情况 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价[5-6];艾森克人格量表,有85个题目;包括内外向量表(E),21个题目;情绪性量表(N),24个题目;精神质表(P),20个题目;效度量表(L),20个题目;患者回答“是”为正向回答,加1分;患者回答“否”为反向回答,不加分。社会支持量表共有10个题目,包括客观支持(3题)、主观支持(4题)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题),分为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分,总分为3项分数之和[5-6]。

    1.2.2 测定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情况 测定患者的生化指标包括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内脂素、脂联素(APN),其中空腹血浆皮质醇测定:电化学发光法(罗氏公司);肿瘤坏死因子、血清内脂素测定:ELISA(卡尔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患病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内外向得分较低,神经质得分较高,客观支持分较低(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患病情况的比较(分,x±s)

    2.2 观察组相关内分泌激素变化情况及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及相关内分泌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为(123~197)nmol/L、肿瘤坏死因子为(7460 000±460 000)IU、内脂素为(5.3±1.1)mg/ml、APN为(349±89)mg/dl;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18),与人格特征呈正相关(r=0.434、0.201);与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内脂素呈正相关(r=0.398、0.767、0.397),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543)(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及相关

    内分泌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7]。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临床上大多通过多种治疗手段来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主要包括: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8]。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抑郁症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其心理状态与相关内分泌激素的变化,这对临床治疗糖尿病以及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11]。

    社会支持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状态的患者因得到较少的客观支持,神经质得分高且情绪不稳定,内外向得分低(性格更加内向),进而影响其控制血糖的能力,导致患者的诊疗效果变差。同时,结果显示,患者的抑郁程度与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与人格特征呈正相关;与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内脂素呈正相关,与APN呈负相关,APN是与糖脂代谢相关的指标,这提示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其糖脂代谢出现异常。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有研究[12-15]指出,临床上对于女性、年龄大、病程长、并发症多、无配偶支持以及经济状况差等情况的患者,需格外注意其心理状态的变化,这也表明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要结合患者的激素状态进行综合性治疗和护理,才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李洁 宋宇玲 许淑贤)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