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2860232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 方法 选择2014年1~11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9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内固定组和内固定+植骨组,每组48例。内固定组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植骨组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板间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治疗前后凸Cobb角、椎管内占位、伤椎前缘高度。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凸Cobb角显著减小、椎管内占位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显著提高,且内固定+植骨组改善幅度更大,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植骨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小凸Cobb角、降低椎管内占位,提高伤椎前缘高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不同固定方式;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a)-0081-03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脊柱损伤,是外伤造成胸腰椎骨质的连续性破坏。青壮年患者大都由车祸、坠落等高能量损伤造成;老年患者则因自身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在跌倒时发生。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常合并脏器损伤或神经功能损伤,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1]。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骨科2014年1~11月收治的9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和X线确诊,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内固定组和内固定+植骨组,每组48例。内固定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21~65岁,平均(34.37±1.12)岁;其中,AO分型中,A型21例,B型13例,C型14例。骨折挤压所致2例,交通事故所致26例,跌倒所致12例,坠落所致8例。

    内固定+植骨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5~63岁,平均(36.16±1.34)岁。其中,AO分型中,A型22例,B型14例,C型12例。骨折挤压所致1例,交通事故所致27例,跌倒所致12例,坠落所致8例。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内固定组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常规俯卧位,并进行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半环形减压术、全环形减压术或椎管次环形减压术,减压后充分暴露椎管两侧,应用Weinstein法进针,椎弓根探子垂直于椎体后缘进入,插入约35 mm的深度,并沿脊柱矢状面内侧倾斜大约15°将椎弓根探子拔出,将平头克氏针插入到椎体前壁,根据C型臂X线机透视结果,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螺钉长度,将椎弓根螺钉经4个椎弓根通道置入,并配合手术床撑开复位、锁紧固定等治疗,确保复位满意。

    内固定+植骨组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板间植骨治疗,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束后(同内固定组),采取椎板间植骨术,横向连接杆安装,并植骨于椎板间后放置引流,关闭切口,术后14 d可行床上锻炼,卧床40~50 d后可下床运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治疗前后凸Cobb角、椎管内占位、伤椎前缘高度。

    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优:神经根症状消失,神经根压迫症状明显改善,行走不受影响;良:神经根症状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有所减轻,行走轻度困难,但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可:神经根症状和神经根压迫症状减轻,行走比较困难,正常生活受一定影响;差:行走困难,需借助支撑行走,或行走功能丧失[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凸Cobb角、椎管内占位、伤椎前缘高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凸Cobb角显著减小、椎管内占位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显著提高,且内固定+植骨组改善幅度更大,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内固定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的比较

    内固定+植骨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胸腰椎作为胸椎后曲和腰椎前曲的两个生理弯曲[3],日常活动度大,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因缓冲力小而易出现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常伴有损伤部位的剧烈疼痛[4-5],患者神经和脊髓受伤,椎管狭窄变形,常会出现下肢麻木、乏力、腹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休克、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6]。目前,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一般先进行减压术,再进行内固定,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7-8]。

    目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已成为脊柱骨科医生临床公认方法,其固定牢固可靠,且固定节段较短,对患者脊柱活动产生的影响较小[9]。其适用于各种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脱位或合并截瘫患者,也适合于脊柱肿瘤行椎体切除和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等脊柱畸形的治疗。早期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促进骨折复位,有利于早期活动的恢复和神经功能康复[10-11]。

    部分胸腰段脊柱骨折后稳定性较差,常合并椎间盘突入椎管内,导致椎管狭窄变形,神经及脊髓受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12]。脊柱的稳定性为评价不同固定方式固定效果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常采用Cobb角衡量脊柱稳定性,Cobb角发生变化将会直接影响术后脊柱的滑脱或畸形[13]。另外,椎管内占位情况和椎体前缘高度也为衡量胸腰段脊柱骨折恢复情况的有效指标。, 百拇医药(刘晓雷 孙景福 吴任涛 李锦坤 郭伟华 刘小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