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2984232
名老中医张兆元应用五苓散治疗头晕及脑血管病的经验(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第33期
     脑梗死、心肌梗死皆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该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病情凶险,虽经西医积极抢救,病情暂时平稳,但是大病之后,气血阴阳皆失调,此时亟需中医治疗及干预,有助病情的恢复。该患者在中医会诊之时,神智欠清、精神差、右侧半身瘫痪、头晕、彻夜难眠、夜间难以平卧、心悸、胸闷气短、自觉呼吸气不能接续、自汗出、纳差、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舌暗苔厚腻、脉沉。辨证属于中气下陷,水饮凌心,水饮上泛清阳。需以温阳利水,益气升馅之法治之。

    会诊之时,患者因梗死部位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脑水肿,脑部水肿症状明显,当时正以甘露醇脱水,中医处方以五苓散治之,温通阳气,化气利水,有助于水饮之排泄。临床中,以五苓散常常被广泛的作为水液调节剂来使用,尤其日本医家,常把脱水症作为应用五苓散的重要指标。多用于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痰饮等由水湿内停所致诸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五苓散与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等)以及脱水剂(甘露醇等)毕竟不同[12]。通常利尿剂与脱水剂作用单一,仅有利尿与脱水作用,过量应用常导致过度脱水,甚至引起电解质紊乱。但是五苓散却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对脱水状态的机体呈现抗利尿作用,而对水肿状态的机体则显示利尿作用,且对机体电解质走向具有导向作用。可见五苓散非仅利水,而是调节水液的“失衡”状态,不仅“化水”亦能“布津”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