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004600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川贝母及饮片的技术要点探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6期
     川贝母始载于《诗经》中,称之为“虻”,《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中品,之后的历代本草均有记载[10]。川贝母作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良药,数千年来一直多有应用,并被学者认为以“川产者为妙”[11]。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川贝母有4个基源,分别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和梭砂贝母[12], 2010年版和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川贝母的基源增加2个栽培品,即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至此,川贝母的基源为6个[7-9]。川贝母价格较贵,且资源有限,市场上常见以平贝母、小伊贝母、小东贝母冒充川贝母的情况,混伪品与正品川贝母药效不同,如混用会影响用药安全[13-14]。为此,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增补本收录了基于ITS序列的川贝母PCR-RFLP鉴别方法[8],该方法利用川贝母在ITS1序列上有且只有一个SmaⅠ酶切位点,而其它川贝母在这一位置上存在碱基变异,不能被SmaⅠ识别并切割的原理,从而实现川贝母的真伪鉴别[15]。

    1《中国药典》中川贝母PCR-RFLP鉴别的步骤简析

    2015年版中国《中国药典》中川贝母的PCR-RFLP鉴别包括3个步骤:①样品的前处理、粉碎和DNA的提取;②川贝母PCR-RFLP鉴别反应;③电泳检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