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062686
超敏C反应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应用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9期
     多数研究表明,AS的程度与hs-CRP水平高低有密切关系[11]。颈部血管血流动力学的相关信息可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来了解。在超声检查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演變过程表现为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管腔狭窄。刘月英等[12]的研究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IMT增厚、斑块形成者的血清hs-CRP浓度依次增高,从而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颈动脉硬化程度成正相关。但Leinonen等[13]的研究发现,CRP本身不是早期AS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在CRP升高作用下促进了炎症反应对AS形成的过程。

    目前普遍认为CIS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血小板聚集、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不稳定性动脉硬化斑块主要表现为大量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具有较大的偏心性脂质核,平滑肌细胞少,具有薄的纤维帽,肩部薄弱等特征。毕崇霞等[14]的研究表明,对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高的患者,近期发生CIS的可能性可通过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和hs-CRP水平升高预测。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5]:①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后继发形成血栓,致使斑块短期内迅速增大,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增大脑缺血范围;②不稳定性斑块破溃形成溃疡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