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26期
编号:13276078
体重指数和腹围指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部位和病因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6期
     随着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研究的发展,使临床学者对其病因、发展、治疗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有研究指出,缺血性卒中的部位、病因分型为临床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1]。有研究在1988年通过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提出OCSP分型,其除了与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过程相对应外,还具有操作简便、不依靠辅助检查结果等特点,特别是在影像学检查(CT/MRI)尚未检出病灶前,其能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快速分型,其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对应,可见,其信度、效度较高,便于患者得到早期诊治[12]。本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OCSP和TOAST分型与BMI、腹围指数均存在联系,即OCSP 分型中,仅PACI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4.00~<28.00 kg/m2亚组比例最高(P<0.05),提示24.00~<28.00 kg/m2亚组患者出现部分前循环梗死的概率较大;不同腹围指数亚组患者OCSP分型中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