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347234
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EB病毒检测价值(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8期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EB病毒(EBV)的检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我院明确诊断的80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EBV,并分析其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不同临床分期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T、NK/T细胞来源的淋巴瘤患者EBV-DNA阳性表达率(72.0%)高于B细胞来源患者(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患者中EBV-DNA阳性表达率(34.4%)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EBV-DNA表达存在差异,通过检测外周血EBV-DNA可作为临床上评估淋巴瘤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淋巴瘤;EB病毒;外周血EB病毒;EB病毒DNA

    [中图分类号] R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b)-0081-03

    淋巴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种类较多,异质性较强,发病机制复杂。EB病毒(EBV)属于人类疱疹病毒4型,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DNA病毒[1]。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发现EBV感染与恶性淋巴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认为该病毒是恶性淋巴瘤发病原因之一[2]。本研究对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患者外周血EBV的阳性率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患者外周血EBV检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我院明确诊断的80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初治前均行外周血EBV-DNA检测,排除其同期治疗后才行外周血EBV检测的患者。所有淋巴瘤组织切片均由我院病理学专家阅片,经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依据WHO 2008年淋巴瘤新分类标准[3-4]进行组织形态学分型。80例明确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9~78岁,中位发病年龄55岁;肿瘤来源及部位:鼻咽部及鼻腔淋巴瘤10例,浅表淋巴结内淋巴瘤46例(其中来源颈部淋巴结22例、腋窝淋巴结14例、腹股沟淋巴结10例),胃肠组织淋巴瘤15例,纵隔巨大包块淋巴瘤6例,皮肤淋巴瘤2例,宫颈组织淋巴瘤1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初治前患者外周血EBV-DNA拷贝数。按EBV-DNA拷贝数分为EBV-DNA阳性(≥500 IU/ml)和EBV-DNA阴性(<500 IU/ml),分析外周血EBV-DNA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之间的表达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部位来源的淋巴瘤、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瘤中EBV-DNA表达情况。比较淋巴瘤患者中不同年龄、性别、B症状以及Ann Arbor临床分期中EBV-DNA的表达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部位淋巴瘤外周血中EBV-DNA的阳性表达

    来源于鼻腔/鼻咽部和纵隔组织的淋巴瘤患者中,T、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EBV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细胞淋巴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来源于其他部位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分型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不同组织学类型淋巴瘤EBV-DNA的陽性表达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EBV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K/T细胞淋巴瘤患者EBV阳性表达率(72.0%)明显高于B细胞淋巴瘤患者(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淋巴瘤不同临床特征外周血EBV-DNA的阳性表达

    不同年龄、性别及有无B症状的外周血EBV-DN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患者中EBV-DNA阳性表达率(34.4%)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大量研究显示,淋巴瘤的发生与EBV感染密切相关,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EBV可能通过上调Bcl-2以及其他抑制凋亡的蛋白,激活NF-κB信号传导通路导致IL-10表达增多,使细胞间的增殖与凋亡失衡,引起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和肿瘤的发生[5-6]。随着临床对EBV在淋巴瘤发病中作用的深入研究,认为外周血EBV-DNA可作为诊断EBV相关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众多学者和专家认为通过检测外周血EBV-DNA载量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分期以及评估淋巴瘤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7-8]。

    EBV在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患者中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T、NK/T细胞淋巴瘤EBV-D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细胞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因为NK/T细胞淋巴瘤恶性程度较高,其发生与EBV感染更加密切相关[9]。EBV是一种B淋巴细胞病毒,可使NK/T细胞感染致EBNA1表达激活活性氧导致染色体畸变、LMP1诱导表达survivin,激活NF-kB、PI3K/Akt通路而抑制细胞凋亡,促使肿瘤发生[10]。NK/T细胞淋巴瘤几乎都与EBV相关,大多数患者肿瘤组织中均可检出EBV、外周血也能检测出EBV-DNA[11]。有文献报道,EBV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较阴性患者差[12]。因此监测EBV-DNA可在临床上评估肿瘤负荷及治疗效果,以及帮助不同类型淋巴瘤治疗结束后对最小残留病灶的评估[13]。随着目前PCR技术的发展,众多学者关注外周血EBV-DNA与淋巴瘤预后的关系,发现外周血EBV-DNA是淋巴瘤的不良预后指标,且可动态监测EBV-DNA,及时了解淋巴瘤状态,为临床上判断疗效提供依据[14]。, 百拇医药(曾艳 刘瑜)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