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35期
编号:13432929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5期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rombolysis;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Fibrinolytic therapy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且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急症,由于发病快、病情进展迅速、送诊不及时导致死亡率较高[1]。脑梗死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栓形成,发生脑梗死后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脂质会产生大量过氧化物和羟自由基,导致脂质被破坏,最终导致脑水肿和细胞凋亡[2]。临床治疗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颅内降压等,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通过静脉注射疏通脑梗死患者的堵塞血管和溶解血栓,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3]。但rt-PA溶栓后易发生出血转化,严重影响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降低rt-PA溶栓疗效[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资料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