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20期
编号:13188070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第20期
     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史彦青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防治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关联性。方法 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构成因素,转化成具有实用性分析的分类方法,对糖尿病防治因素分类统计,并计算构成比。结果 100例门诊糖尿病病历中,身躯因素(体内结构性功能性因素)215个(62.1%)、心理因素(情绪与应激变化因素)8个(2.3%)、行为因素(生活行为和防治依从性行为因素)共97个(28.1%)、环境因素(社会与自然因素)共26个(7.5%)。结论 在糖尿病防治中,医学模式的构成因素体现在4个方面。医师、个体、群体分工职责形成了联防形式。身躯因素专业性强、数量多,是医师制定防治方案的个体化依据;心理和行为都是个体可控性因素。前者强调对性格、心态和健康知识的认知,后者强调对健康知识的实践和防治依从性;社会和自然环境是群体共同防治性因素和义务。

    【关键词】 糖尿病; 因素; 防治; 模式

    模式具有典范的意义,起到对病因、病理机制及防治有概括性的含义及能推动这些方面工作的作用【sup】[1]【/sup】。糖尿病防治需要医师、患者、家属、社会群体之间多个环节有效配合,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探讨糖尿病防治因素与医学模式的关联性,对搞好卫生宣教,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型大有益处。现以糖尿病门诊病历为样本,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6月的糖尿病门诊病历100例,均符合糖尿病分类标准【sup】[2]【/sup】。其中,男性65例,28~71岁。女性35例,41~74岁。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96例,妊娠期糖尿病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冠心病26,合并脑血管病32例,合并肥胖症11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