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24期
编号:13187302
探讨经会阴\非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短段型巨结肠症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第24期
     内括约肌及直肠壁肌层的牵出可分次进行,牵出部分,切断并止血;再牵出剩余部分,切断止血。病理组织如果不是整块取下,如分两块取下,要标记哪一块是头端哪一块是肛门端,而且每一块本身也标记头端和肛门端,以便病理组织诊断。

    术中根据术前诊断,如果考虑为超短段型HD,则牵出4~5 cm内括约肌,快速病理组织检查,如果肛门端阳性(神经节细胞缺如、发育异常等等)、头端阴性者,则不必继续切至7 cm即可。

    1.5 术后处理 68例当中7例(6个月~1岁婴儿),术中及术后病理组织检查均诊断为非短段型HD,即距肛缘7 cm或7 cm以上仍存在病变(肌层神经节细胞缺如),于术后5 d内均再次出现腹胀腹痛(哭闹)、肛门无排气、无排便,肠鸣音亢进等,进行性加剧,经保守治疗:肛管排气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效果不佳,1周内均予以开腹Soave手术最终而愈。而其余61例术后予以禁食、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部分贫血、低蛋白血症者,给予了静脉输血、白蛋白等。均静脉应用了抗生素预防感染。大都于术后1~2天切口无渗血后拔出了引流条,其中3例3 d后仍有渗血,引流条延迟至术后第4~5 d才拔除。术后3 d内均予以消毒术口更换敷料,之后每大便一次清洁消毒术口一次并更换敷料。

    2 结果

    除7例续行开腹手术者未统计外,61例均于术后2~5 d(平均3.21 d)内肛门排气后而进食,3~7 d(平均4.1 d)后排便,多数便稀、不成形、污染衣裤等,每日排便2~6次不等,部分有便失禁,而少数病例仍有便秘、排便延迟,5 d左右排便一次。但临床腹胀腹痛(哭闹)、呕吐、X线透视腹内有液气平面等肠梗阻表现均消失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