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24期
编号:13187339
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临床与社区早期干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25日 赵东升 任景艳 季娣 古春伟 马茂雷 商云逸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进行临床与社区早期干预对减少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1991年1月~2010年12月,山东省滕南矿区心脏性猝死的病例580例,研究总结矿区猝死人群的分布特点、诱因、猝死时间、原发疾病、抢救时间、抢救结果。1991年1月~2000年12月与2001年1月~2010年12月统计数字对照,筛选高危患者;2001年1月~2010年12月对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进行临床与社区早期干预。结果 2001年1月~2010年12月,对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进行临床与社区早期干预,高危患者年龄明显延长,院内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率明显下降。结论 对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进行临床与社区早期干预,促进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进,可以减少死亡率,明显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高危患者; 早期干预; 医疗纠纷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1]。笔者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10年12月,滕南矿区心脏性猝死的58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矿区猝死人群的分布特点、诱因、猝死时间、原发疾病、抢救时间及抢救结果,将1991年1月~2000年12月常规治疗组与2001年1月~2010年12月治疗干预组猝死病例作对照,对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的死亡率、医疗纠纷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1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内外科病房及社区内发生猝死的5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文献[2,3]标准。其中1991年1月~2000年12月320例,男218例,女102例;年龄 30~91岁,平均 65.6岁,院前猝死210例,医院内猝死110例,内科病房110例,外科病房0例,抢救成功3例,抢救成功率0.9%。原发疾病有高血压120例,冠心病9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0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肺源性心脏病4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合并脑梗死20例,2型糖尿病30例,脑出血10例。既往貌似健康20例。190例在夜间睡眠中发生猝死,130例在白天发生猝死。120例在饮酒后猝死,猝死前有胸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