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3185869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32期
     【摘要】 沙利度胺最初作为镇静药、止吐药应用,因致畸性而被撤出市场。随后的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1998年美国FDA批准其用于治疗麻风病结节性红斑。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血管生成对肿瘤增殖、生长重要性的日益认识,其抗血管生成活性也逐渐被发现,研究证实,沙利度胺有明显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可减少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bFGF等的分泌,而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需在局部新生血管的滋养下方可进行,因此,沙利度胺对部分肿瘤具有抑制作用。目前,沙利度胺已经成为复发和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标准治疗的一部分,和其他药物联用对神经胶质细胞瘤、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平滑肌瘤等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 沙利度胺; 肿瘤; 抗血管生成

    

    沙利度胺(thalidomide,TLD),又名酞胺哌啶酮或反应停,为谷氨酸衍生物,属非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药理学分类属于免疫调节剂。由于本品可导致短肢畸形,于1962年撤出市场,然而有关研究并未停止,1998年美国FDA批准其用于治疗麻风病结节性红斑,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沙利度胺的抗肿瘤作用与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先天畸形的机制之一。体外及体内的实验证实沙利度胺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1,2],其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试验也正在研究中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