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34期
编号:13185486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陈季松 张先林 龚学东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6例,其中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56例,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50例,对比分析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再发肠梗阻率。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3±7) min,开腹手术组为(156±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5) ml和(160±7)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4.5±3.5) h和(96±4.8) h,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4±6.2) h和(72±5.5) h,再发肠梗阻率分别为0%和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再发肠梗阻率小等优点。

    【关键词】 腹腔镜; 粘连性肠梗阻; 回顾性分析

    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的最常见类型,约占肠梗阻患者的40%~60%[1]。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效果差,容易反复发作,传统的开腹手术解除肠梗阻的同时又导致术后新粘连的形成,再次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几率高。如何更有效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一直是腹部外科关心的问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在很多领域的优势已得到广泛认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有报道提示亦有很多优势。现对本院2005年6月~2010年3月施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56例患者,与同期施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5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开腹手术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8~79岁,平均50岁;腹腔镜手术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17岁~76 岁,平均48岁。两组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腹部手术史不超过2次。(2)伴有局限性包块,固定在腹部某固定部位者。(3)经非手术治疗虽有排气、排便,但梗阻症状仍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者。(4)肠道扩张局限于1~3个象限。粘连评分采用Harris ES标准[2]:1分为薄膜性粘连,易于分离;2分为纤维性粘连,需锐性分离;3分为广泛稠密的纤维性粘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