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282472
微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86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孟玉菊 李晓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观察微波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治疗。治疗组在患儿不发热的情况下或恢复期加用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总有效率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恢复期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 微波; 支气管肺炎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22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下儿童多发,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气促等,如治疗不及时,易出现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胃肠黏膜功能衰竭、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笔者发现小儿支气管肺炎恢复期往往痰多,肺部啰音吸收不良,病情迁延不愈,患儿虽症状改善,但体征改善不良,致家属疑虑重重。笔者所在科在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辅以微波治疗疗效满意,啰音吸收快。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均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儿,均符合第7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6个月以下18例,6~12个月53例,13~18个月1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温、咳嗽、喘息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入院第3天后或体温消退、精神好转、症状改善后加用微波治疗。微波功率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微波治疗期间有专职护士监护患儿一般情况,如患儿出现哭闹或其他不适随时调整体位或功率。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两肺啰音全部消失,X线显示肺部浸润阴影完全吸收。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示好转,双肺湿啰音大部分消失,X线显示肺部浸润明显吸收。无效:临床症状双肺湿啰音无改善,X线显示肺部炎性浸润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872,P<0.05),且治疗组病程明显缩短。见表2。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喘、紫绀、肺部湿啰音为其主要特征[1]。肺部湿啰音的演变是临床医生观察疾病转归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且支气管肺炎病原体种类复杂化,虽然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咳嗽基本消失,无发热等症状,一般情况良好,提示肺炎明显好转,但患儿痰仍多,听诊肺部仍有细小湿啰音且比较固定,致病灶迁延不愈,家属多会因此有不良情绪,在虚胖的患儿中尤为明显,对患儿及家长在经济和精神上造成负担。

    微波疗法是利用波长为1 mm~1 m的特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微波透入组织较深,可达3~7 cm。微波的治疗作用主要有:(1)微波热效应使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局部血流加速,血管壁渗透性增高,促进代谢,利于病灶修复,还可使病变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促使抗生素发挥更大作用,作用于支气管、肺部可增强血液循环,有消炎、脱敏和抑菌的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支气管、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微波还可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2)微波的非热效应指微波形成的电磁场对组织分子结构的影响,可使细胞分裂过程缩短,糖酵解作用和线粒体活动增强,细胞内ATP合成加速,增加能量供应。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互相协同作用,有利于节制炎症,提高炎症的接收、消散,加速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提高治疗效果,尤其对病程长、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肺部湿啰音多而不易吸收、不配合药物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尤为明显[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在小儿肺炎发病机制中,肺循环障碍是重要原因,而微波治疗仪在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中,能起到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支气管、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并促进肺部症状消退,啰音消失,缩短病程的作用。经过临床实践应用,微波疗法无不良反应,简单易行,无损伤,无痛苦,患儿易接收,同时又避免了持久应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4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