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81238
细菌性肝脓肿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肖玲 杨玉宁 阮巍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皮穿刺治疗与手术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48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经皮穿刺治疗,共74例,B组行手术治疗,共74例。结果:经皮穿刺组患者死亡2例,手术治疗组2例死亡。经皮穿刺组并发泌尿系统真菌感染1例,胆瘘1例。手术组并发伤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经皮穿刺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治疗组相比均较低(P<0.05)。结论:经皮穿刺引流或经皮穿刺胃管引流,方法简单,避免了手术、麻醉危险,不污染腹腔,患者易接受,疗效好,恢复快。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治疗方法;疗效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07

    本文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48例,其中,男112例,女36例;年龄27~81岁,平均年龄(52.8±20.4)岁。发热107例,寒战85例,腹痛79例,恶心、呕吐36例,意识障碍8例,休克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CT、MRI或者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穿刺或手术等方式确诊。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经皮穿刺治疗,共74例,B组行手术治疗。共74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均进行氨基糖苷类药物与青霉素、喹诺酮、亚胺培南、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药物治疗,同时进行高热量与蛋白的肠内营养维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低蛋白血症,进行保肝治疗,包括维生素、复方甘草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等。A组进行穿刺治疗:(1)选择穿刺点:在B超引导下,确定体表与脓腔之间能避开腹腔内其他脏器的直接径路;(2)在穿刺点做局部麻醉后,可先用细针穿刺,吸出脓液后,将标本送培养及镜检,然后更换14号粗穿刺针尽量抽净脓液,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再注入抗生素;(3)如脓腔较大,可先切开皮肤约l cm长的切口,再将套管针刺人脓腔,经外套管向脓腔内放入1条多孔引流管,拔出套管后,以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皮肤上,管端接无菌引流瓶,以备冲洗引流。B组进行手术治疗:平卧位。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8~10 cm,按层次切开腹壁,若准备做腹膜外引流,可用手指在腹膜外向上分离,达脓肿部位时有囊性感,先穿刺抽吸,证实脓肿的位置后,再切开脓肿壁,并以手指伸入脓腔内,分开其中的间隔,吸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入一软橡皮管引流。切口用肠线部分缝合。对肝脓肿引流目前多采用经剖腹探查后经腹膜腔引流,因为肝脓肿有时是多发的,通过腹腔探查可以同时处理腹腔内的病变[1]。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与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处理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经皮穿刺组患者死亡2例,1例为门静脉血栓并发小肠坏死脓肿感染,1例为并发急性脑梗死。手术治疗组2例死亡,1例为术后并发多器官衰竭与呼吸窘迫,1例为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经皮穿刺组并发泌尿系统真菌感染1例,胆瘘1例。手术组并发伤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治疗成功

    例(%)并发症

    例(%)死亡

    例(%)住院时间(d)

    A组(n=74)70(94.59)2(2.70)2(2.70)21.3±11.8

    B组(n=74)65(87.84)7(9.46)2(2.70)19.1±12.7

    3讨论

    腹腔内感染时,细菌容易侵入肝脏;若患者抵抗力低下,便可发生肝脓肿。细菌可从胆道系统、肝动脉、门静脉系统、淋巴系统、肝外伤继发感染等途径进人肝脏[2]。细菌性肝脓肿经胆道及门静脉系统感染的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其次为链球菌,经肝动脉及“隐源性”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肝脓肿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多发。由于肝脏血运丰富,在肝脓肿形成发展过程中,大量毒素被吸收后呈现较严重的毒血症,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精神萎靡,病情笃重。肝脓肿可以向膈下、腹腔、胸腔穿破。当脓肿为慢性后期,脓腔四周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此时临床毒血性症状减轻或消失[3]。细菌性肝脓肿常呈多发性的小脓肿,也有多个融合为较大脓肿。而阿米巴性肝脓肿多为单发性。肝脓肿的治疗原则以药物治疗和病灶引流为主。而病灶的引流方式应根据脓肿的不同时期和类型加以选择。肝脓肿的外科治疗方式包括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和肝切除术。近些年多倾向经皮穿刺引流或经皮穿刺胃管引流,方法简单,避免了手术、麻醉危险,不污染腹腔,患者易接受,在某些患者疗效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5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