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81222
应用晕止定眩丸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隋术强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一方面是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阳化风,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另一方面是由于肝阳旺盛,反克脾土,肝脾不和导致气血运化失常,脾虚生痰,痰浊内生,瘀血阻络,风邪夹痰夹瘀上扰清窍而发病;以虚证居多,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亦可形成眩晕。因此治疗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四方面入手,故自拟方以“六味地黄汤”合“二陈汤”加减,合泻肝明目之药物,对肾虚、痰浊、肝火所致的眩晕起健脾补肾、祛痰、清肝明目的作用,对眩晕不止、虚实兼加、各种证型之眩晕均起晕止眩定之作用[8]。

    晕止定眩丸以经典古方“二陈汤”和“六味地黄汤”为基础化裁而成,具有平肝潜阳,燥湿祛痰之功效。本方中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肝肾不足、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治疗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山药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半夏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木香行气止痛,理气疏肝,健脾消滞;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当归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为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本方用药精悍,配伍合理,不分性别,用之立效,且标本兼治,重在调整脏器功能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临床观察疗效尚好。

    本研究结果证明,晕止定眩丸对治疗眩晕病,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耳聋目眩、失眠多梦、肾阴亏损、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疗效好,复发率低,疗程短,明显优于对照组,是目前有效的中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72-1073.

    [2] 王鹏.眩晕证防治方药的中医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48-4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4,2(6):20-26.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4-117.

    [5] 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3-174.

    [6] 杨楠.离子导入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9(2):9.

    [7] 龚志刚.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的初步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2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