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281107
运用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提高护生重症监护能力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5日 孟海英 段真真 杨红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提高护生重症监护能力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6-12月进入CICU实习的112名护生按实习月份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目标分解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在实习结束时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比较两组护生的重症监护能力。结果:干预组抢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分解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重症监护能力。

    【关键词】目标分解;教学模式;重症监护能力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59

    随着重症医学科的发展,重症监护能力成为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监护能力包括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ICU集中各种先进仪器和急危重症抢救、监护技术,成为抢救和培养护生重症监护能力的重要基地[1]。如何指导护生在重症监护病房实习过程中,面对复杂仪器和高难度监护和操作技术,有目的、循序渐进形成初步的重症监护能力是临床教学的难点。笔者所在科将重症监护室教学目标按难易程度赋值分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结合知识掌握的渐进性,设计目标分解教学模式并应用于重症监护临床教学,培养护生重症监护能力,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实习的护生136名,男29名,女107名,年龄18~24岁,学历层次包括本科、专科、中专。将护生进入ICU实习的月份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61例,平均年龄(18.73±3.125)岁,对照组75例,平均年龄(19.09±2.572)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生性别、学历比较 例(%)

    组别性别

    学历

    男女本科专科中专

    干预组(n=61)12(12.3)49(87.7)17(27.2)31(38.3)13(34.6)

    对照组(n=75)16(14.6)59(85.4)22(30.5)33(36.6)20(32.9)

    字2值0.1530.211

    P值0.6170.825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采用非同期随机对照试验研究。ICU成立两个教学小组:小组成员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工作时间≥2年,具备教学资格,以抽签形式决定目标分解教学小组和常规教学小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生均在教学小组指导下实习,教学内容一致,教学课时数相等,每周一上午集中教学,其余时间护生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实践。干预组采取目标分解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实习时间4周。在ICU实习结束后,邀请其他科室教学负责人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2]。考核两组护生抢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急救能力、感染控制能力,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对比分析带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提高护生重症监护能力的效果。

    1.2.2目标分解教学模式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按基础到专科,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序,从1~9分赋值,专科程度或难度越高,分值越高。1~3分为低难度、4~6分为中等难度、7~9分为高难度。各部分内容依据知识掌握的渐进性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有序纳入每周教学计划。目标制定分掌握(完全掌握所有知识点)、理解(掌握知识要点)、了解(掌握知识重点)三个级别。知识掌握顺序:1~3分直接划入掌握范围;4~6分:第1周理解,第2周掌握;7~9分:第1周了解,第2周理解,第3周掌握。目标制定采用统一格式:掌握/理解/了解+知识,如:掌握吸痰指征,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了解呼吸机的应用。本科护生掌握、理解、了解三个级别必须达标,专科生掌握、理解两个级别必须达标,中专生掌握级别必须达标。目标分解教学模式还要求带教老师根据每周教学目标,结合每日工作内容,灵活制定护生每日学习目标和内容,每日反馈评价。

    1.2.3实施第1周:向实习护生介绍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明确重症监护病房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本周教学目标和病房工作情况制定周实习计划;第2周:周一反馈上周教学目标和实习计划落实情况,明确本周教学目标和实习计划;第3周:内容同第2周;第4周:周五评估整个教学计划实施效果,组织护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重症监护临床能力。

    1.3评价指标根据重症监护病房培养护生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实习目标,设计一例包含先天性心脏病室缺修补术后接手术、术后监护以及心跳呼吸骤停抢救配合三个标准化考站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护生的重症监护能力。

    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干预组与对照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得分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OSCE考试结果显示:干预组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考试得分及OSCE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护生重症监护OSCE考试各重症监护能力

    及总分比较(x±s) 分

    项目OSCE重症监护能力OSCE总分

    急救能力病情观察

    能力感染控制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干预组(n=61)67.03±2.71568.90±0.77868.42±0.48777.17±3.69781.85±3.602

    对照组(n=75)58.70±3.11756.81±0.96555.37±0.68157.65±5.01466.59±3.994

    F值3.36915.6837.9704.7813.991

    P值0.0350.0000.0000.0060.020

    3讨论

    3.1目标分解教学模式使教学目标明确、激发护生学习兴趣重症监护理论难度高、技能操作不易掌握,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引,护生会迷茫,碰到什么学什么,最终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目标分解模式明确每周、每天学习目标和重点,使护生清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逐步实施。临床教学过程中发现,护生初次进入ICU,面对各种复杂仪器、引流管道、急救抢救场面,既好奇、想学,又充满恐惧。同时护生在ICU实习,学习兴趣高于普通病房,本研究证明按目标分解模式引导护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初步形成急危重症抢救和监护能力。

    3.2目标分解教学模式符合循序渐进教学规律目标分解模式将重症监护理论和技能按简单到复杂、基础到专科的顺序进行排序,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使护生面对复杂难以掌握的理论和技术,减轻恐惧和畏学心理。本研究中,干预组护生重症监护能力得到提升,表现在主动观察病情变化,观察面扩大,重点突出,并能思考病情变化原因和处理措施,具备初步抢救配合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各种有创操作中无菌观念增强。与对照组相比,能较好地达到重症监护能力培养目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1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