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281027
上饶市高\中专院校教师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5日 邵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身体健康状况1.7600.2820.3036.2470.000

    情绪衰竭0.1400.0290.2504.8080.000

    少成就感0.1340.0440.1593.0530.002

    周工作时间0.0380.0160.1132.3980.017

    3讨论

    疲劳是由个体自身感知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倦怠感及从事脑力和体力工作时的无力感,这种感觉不因休息而缓解[2]。高、中专院校教师要除了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外,还承担教学改革、人际关系、职称评定、教师聘任以及同行间竞争等所带来的压力,长期在精神高度紧张、工作量大的环境中工作,极易产生生理和心理疲劳[3-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饶市3所高、中专院校教师疲劳感在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不同于国内其他研究[5]。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现代社会女性承担着家庭与社会的多重责任,压力大,任务重,每周职业任务超重的平均频率2~3倍于丈夫;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男性成功的期望值高于女性,男性承担着比女性更多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而且,从生理学角度看,男性的耐受力也较女性差,对环境的敏感性较高。因此,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男性和女性在疲劳感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工作量过重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客观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周工作时间大于48 h的教师疲劳感明显增强。学校来源不同的教师疲劳状态亦有差别。由于医学院校相对课时量较大,任务较重,专业性质也要求教学工作要更加严谨,因此教师压力也较大,更容易产生疲劳感。

    身体健康状况差、情绪衰竭、工作中缺少成就感和周工作时间过长都是疲劳状态和倦怠的产生的主要因素。

    因此,采用“认知-应对技能-心理疏导”干预模式以授课的形式为主,附以个体辅导,增强调查对象的自我效能,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教师进行授课,加强在职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充分考虑教师个体的工作满足感与热情;为高校教师提供及时心理咨询、适度宣泄的渠道,有效疏导紧张感,缓解教师个体职业压力;此外,还应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和娱乐休闲等活动,提高高、中专院校教师身体健康水平;加强教育改革和师资建设,适当减轻高、中专院校教师的工作量等,以减轻高、中专院校教师疲劳状态,提高高、中专院校教师的职业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进.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1):51-53.

    [2] Aaronson L,Teel C,Cassmeyer V,et al.Defining and measuring fatigue[J].The journal of school nursing reviewer recognition,1999,31(1):45-5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7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