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281132
翼状胬肉复发与病理组织变化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复发与病理组织变化的关系。方法:87例翼状胬肉组织标本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处理后,常规予以包埋组织切片,行HE染色,在光镜下详细观察病理组织变化。结果:87例翼状胬肉中,其头、体部上皮均见不同程度增生,62例原发型胬肉基质浅层多表现为增生,基质深层主要为变性;25例复发型胬肉基质层多以增生为主。结论:基质层多以增生为主要表现的翼状胬肉在临床中较易复发,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翼状胬肉;复发;病理组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84

    翼状胬肉指睑裂区域的增殖性组织向球结膜长至角膜,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眼表面疾病之一。可引起角膜散光而导致视力下降,如进入瞳孔区则严重影响视力。手术切除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但其术后复发率较高。本研究拟探讨翼状胬肉复发及病理组织变化的关系,为临床防止其复发提供有益的指导。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7例患者均为2009年2月-2012年2月行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的患者,其中原发62例,复发25例,生长部位:鼻侧75例,颞侧12例。男24例,女63例,平均年龄为(42.5±6.2)岁。正常结膜组织取自无其他眼病的白内障手术患者,共15例。

    1.2检测方法将标本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处理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

    2结果

    2.1正常结膜组织病理学表现正常结膜组织层次清晰,分为上皮层、基质层。上皮近角膜缘处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基质为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其间见成纤维细胞,散在少量中性粒细胞、毛细血管。

    2.2翼状胬肉病理表现87例翼状胬肉标本其头、体部上皮均见不同程度增生,多者达20余层,其中4例上皮层伴程度不一的角化。
, 百拇医药
    62例原发型胬肉基质层有增生和变性两种改变。基质浅层多表现为增生。HE染色见成纤维细胞活跃增生,胞体饱满,核大,核膜清晰,梭形,易见核分裂。基质深层主要为变性。HE染色显示此区中的成纤维细胞数量较浅层基质少,细胞体积较小,核形不规则,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但数量明显减少,血管分布较稀疏。基质深层多见卷曲样、颗粒状、碎片状排列紊乱的变性物质,为胶原纤维的弹性样变性,有时可见蛋白样物质、酸性粘多糖和钙质的沉积。

    25例复发型胬肉基质层多以增生为主,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密集排列;可见胶原纤维断裂,呈卷曲样,无颗粒样变及钙化灶。

    3讨论

    通过本研究可发现,翼状胬肉女性发病人数较男性高,且多为中年患者,可能与此年龄段妇女受油烟等慢性刺激有密切关系。本组胬肉发病多见于鼻侧75例,推测与鼻侧解剖部位有一定关系。此外,紫外线在翼状胬肉发病过程中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外科学家总结了三种高危人群:即长期暴露于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下的室内外工作者、患有其他与紫外线辐射相关疾病的患者、对紫外线高度敏感者。紫外线主要引起光化学损伤,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而发生细胞内玻璃样变,导致成纤维细胞代谢障碍,最终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发生变性。然而紫外线并非为唯一致病因素,故推测胬肉发生与炎症、风尘、干燥、遗传等亦有一定关系[1]。
, http://www.100md.com
    翼状胬肉病理学特性可见增生及变性两种表现,基质层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而细胞因子在成纤维细胞增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外相关研究已解释了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中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l、TSP21的内在关系[2]。翼状胬肉基质层比正常结膜高表达VEGF,VEGF主要表达于胬肉的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因此推测在翼状胬肉中,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含有的VEGF,能够引起血管的增生,而正常结膜的VEGF含量不足以导致血管的增生。可以认为,过度表达细胞外基质是翼状胬肉重要的发病机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增生、迁移和趋化有重要作用,在胬肉新生血管形成及上皮增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胬肉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有bFGF的特异表达,且复发性胬肉比原发性胬肉表达增强,肥大细胞中bFGF表达强阳性,表明胬肉中浸润的肥大细胞合成并分泌bFGF,参与胬肉的形成和发展[3]。国外在实验中也发现,翼状胬肉中的肥大细胞数量与正常结膜组织有显著差异[4]。但在翼状胬肉上皮层及角膜缘组织中未见肥大细胞增多,又难以解释其胬肉复发本质。故有待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在翼状胬肉形成中的作用。翼状胬肉基质层中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反应,提示胬肉的发生可能与免疫过程有关。有关报道认为[5],翼状胬肉的抗原物质可能是花粉或含有抗原物质的粉尘,观察发现,翼状胬肉部位的上皮层、固有层、上皮层和固有层间有IgE和IgG沉积现象,并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提出翼状胬肉的发病属于I型变态反应。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翼状胬肉标本中,上皮、成纤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殖,提示手术切除时应尽量将胬肉切净,术后局部应用辅助抑制增殖的滴眼剂,以防止残留胬肉细胞再度增殖。其中原发型翼状胬肉应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联合术后局部滴用塞替派滴眼剂,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乐道双,袁静.翼状胬肉临床58例组织病理学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20(2):41-42.

    [2] Aspiotis M,Tsanou E,Gorezis S.Angiogenesis in pterygium:study of microvessel density,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d thrombospondin-1[J].Eye,2007,21(8):1095-1101.
, 百拇医药
    [3] 钟一声,王映芬,黄应桂,等.翼状胬肉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肥大细胞的关系[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55.

    [4] Butrus S I,Ashraf M F,Laby D M,et al.Increased numbers of mast cells in pterygia[J].Am J Ophthalmol,1995,119(2):236-237.

    [5] Pinkerton.P53 Expression in pterygium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a series report of 127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e[J].Cornea,2005,24(6):583-586.

    (收稿日期:2012-02-15)(本文编辑:李静), http://www.100md.com(陈祎祎 杨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