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280992
2011年度医院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25日 胡光友 葛香丽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了解2011年度济源市人民医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生物梅里埃ATB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MIC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要感染菌。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伤口分泌物。结论:细菌的耐药状况应高度重视,临床医师应结合本地区感染细菌谱及细菌耐药性,合理、有效、正确的使用抗生素,避免耐药菌株产生。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耐药性; 多重耐药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92

    随着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各种侵袭性操作而引起的医院感染有上升趋势,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细菌室的工作不仅是报告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更重要的是提供医院感染细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分析,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为经验用药提供有力支持。笔者对所在医院2011年度医院感染细菌流行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1年1月-12月全院各类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培养出的各种致病菌。

    1.2 培养基 分离鉴定用血平板和麦康凯培养基为郑州博赛公司产品。M-H培养基、药敏纸片均为英国OXIOD公司产品。

    1.3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实验用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条和相应的MIC药敏实验条,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所用试验用品均在有效期内。

    1.4 质控菌株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孢菌ATCC27853作质控菌株,购于卫生部检验中心细菌室。

    1.5 实验方法 操作按照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标本的接种、分离[1],按照科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鉴定及药敏。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鉴定由ATB专家系统提示后用K-B纸片扩散法验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方法: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双纸片协同确证法。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测方法: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确证,按2010年CLSI标准判读。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ATB软件与部分手工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

    在2011年1月-12月全院送检各类感染患者标本2109份,分离出789株细菌,剔除复数菌,分离率37.4%。其中非发酵阴性杆菌343菌株,占分离菌株的43.5%;革兰氏阴性肠杆菌309株,占分离菌株的39.2%;革兰氏阳性菌129株,占分离菌株的16.3%;白色念珠菌8株,占分离菌株的1.0%。统计各种细菌的流行分布率,见表1,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耐药率见表2,革兰氏阴性肠杆菌耐药率见表3,非发酵阴性杆菌耐药率见表4及耐药菌监测表见表5。

    3 讨论

    从统计资料可见,非发酵阴性杆菌已上升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与2009年中国CHINET耐药性监测网数据不同[2],分离率较高的是铜绿假单孢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氏阴性肠杆菌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分离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也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离较高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从分离的789株细菌分析中发现,送检科室以中心ICU、脑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居多;标本分布以呼吸道标本(68%)最多,其次是分泌物标本(10.6%)、尿液(7.9%);痰标本分离阳性细菌依次是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分泌物标本分离阳性细菌依次是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

    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7.8%~100%,但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夫西地酸的耐药率较低(<15%),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MSSA耐药率高于MRSA,但低于2009年国内的细菌监测结果[2]。

    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和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达84.6%~100%,但对碳青霉类、含酶抑制剂和阿米卡星有较低的耐药率。医院交叉感染、各种侵袭性操作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使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产生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于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从而使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药物的使用受到挑战,这些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已成为医院细菌严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在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56.1~62.5%。对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低是阿米卡星,其次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在92%以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率低于20%,对其他药物耐药率高于85%。从统计资料可见,非发酵菌阴性杆菌已上升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笔者统计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84.6%,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41.1%,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升高,且具有多重耐药性[3],只对含舒巴坦的制剂、阿米卡星、多粘菌素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其他药物则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甚至出现泛耐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干预强度、免疫力、基础心肺功能、接受多种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使用等有关[4],这些决定了它在院内的分布以中心ICU为主(62.8%),其次是脑外科(25%)、呼吸内科(12.2%)。临床医生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应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

    随着临床抗菌药物投药量的增加,选择性压力持续存在,医院感染的细菌谱在逐年发生变化,非发酵菌阴性杆菌已超过革兰氏阴性肠杆菌,上升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重耐药菌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甚至出现泛耐药,使临床经验用药治疗失败。此次统计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度微生物流行情况和耐药性,希望能为临床医生了解医院感染细菌的流行分布及耐药性,提供今后一段时间经验用药的有力依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64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