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280150
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厚壁性病变的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5日 桑伟 曹淑青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厚壁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直肠超声观察直肠及其周围组织声像图表现,测量肠壁厚度,诊断结果由病理检查证实。结果:经直肠超声检查直肠显示率较高,正常组、良性增生组、直肠癌组在声像图表现,尤其是肠壁厚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厚壁性病变可弥补常规经腹超声、X线钡剂灌肠、肠镜等检查手段的不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价值。

    【关键词】 经直肠超声; 直肠厚壁性病变; 诊断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54

    近年来,随着超声腔内探头的普及应用,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着重在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厚壁性病变方面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03年12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行经直肠超声检查的患者共150例,均行结肠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分为正常组、良性增生组、直肠癌三组。正常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7.3岁,经直肠超声检查均成功;良性增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0岁,其中经直肠超声检查失败1例;直肠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8岁,其中经直肠超声检查失败8例。

    1.2 方法 仪器使用百胜DU8超声诊断仪,腔内探头使用频率为5~7 MHz。为减少人为误差,超声操作由固定专业人员进行,患者检查前排净大便,取仰卧截石位,探头外套安全套,由下至上依次沿肠管生理弯曲逆行扫查,探头进入最大深度约(16±2.0)cm,检查中注意观察直肠各壁是否光滑完整,肠壁层次及厚度,管腔宽度及形状,直肠外周组织回声及淋巴结表现等,并详细记录。遇肠腔严重狭窄无法通过者则放弃深入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直肠全程满意显示率为94%(141/150),其中良性增生组的1例、直肠癌组的8例,因病变致直肠腔严重狭窄变形,腔内探头无法通过,检查不得不中途停止,其余检查均十分顺利。经直肠超声可见正常组声像图表现:直肠生理弯曲自然,上段呈凸向后的弯曲,下段呈凸向前的弯曲,外膜呈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回声,上段管腔较细,中段膨大突出,管壁无增厚,呈三高二低回声,两相邻低回声为肌层,前后两层强回声为前后浆膜层及其临近组织界面回声。良性增生组声像图表现:大部分病例(36/40)肠壁黏膜下及肌层呈均匀性轻度增厚,回声偏低,病变区肠壁各层连续尚完整,部分(3/40)黏膜层连续中断,但部分病例(1/40)可与直肠癌近似。直肠癌组声像图表现:病变区肠壁均呈不规则性显著增厚,部分病例(3/30)呈火山口样,部分病例(2/30)呈环状,壁层次模糊不整,局部向腔内突起致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部分病例(3/30)癌肿向外侵犯精囊腺、前列腺等相邻器官,表现为直肠与精囊腺、前列腺外膜分界不清,精囊腺、前列腺外膜连续性中断;部分(4/30)伴随肠周淋巴结转移性肿大。各区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具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人群数量逐渐增加,直肠患病率逐年增长。长期以来,临床上以直肠指检、X线钡剂造影和肠镜作为直肠的常规检查方法[1],但这些方法仅能获取肠腔及黏膜表面的病变信息,均不能发现肠黏膜下及肠周的病变情况。

    由于直肠距离肛门近,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较常规经腹超声检查受肠气干扰小,故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不但可行,而且优势明显。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病变主要依赖肠壁结构形态学上的改变,可观察直肠病变表征以及壁内壁外、腔内腔外的情况,由于所用探头频率高,分辨力亦高,故其诊断直肠厚壁性病变较经腹超声更为敏感,可提供更加微细的病变信息,有利于厚壁性肠壁病变的发现、分型和分期。

    直肠厚壁性病变分为良性增生性病变和恶性病变。良性增生性厚壁性病变以慢性炎症及慢性溃疡为主,声像图多为表现为直肠壁的轻度增厚,并以黏膜及黏膜下增厚为主,呈局限性或弥漫性,肠壁层次大多清晰完整,部分可见黏膜呈凹陷性连续中断,肠腔无变形,常不伴向外周侵犯等现象,肠旁淋巴结无肿大或轻度增大,伴淋巴结肿大时,淋巴结边界尚清,外形尚规整,淋巴门结构正常。恶性病变以直肠癌为主,直肠癌又可分为肿块型、管壁增厚型、溃疡型,其中管壁增厚型及溃疡型属于厚壁性病变,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可呈环状、戒指样、火山口样,表面不光整,局限性向腔内隆起时可致肠腔狭窄变形,但病变周围肠壁多正常,外周常可见多发性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外形常不规则,边界多不清晰,常融合成肿块状,淋巴门偏心或完全消失。

    有报道提出,开展大肠病变超声普查是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无创、安全、简便的方法[1]。以往笔者曾对经腹超声检查直肠病变的效果做过探讨,现在本研究认为,超声普查应以经直肠超声检查为优,因为经直肠超声检查操作同样简便,其高频腔内探头可发现直肠早期微小病变,敏感性及诊断特异性明显提高,特别是把经直肠超声检测肠壁厚度作为对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的主要指标,相信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普查效果,这方面的具体应用价值值得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任何一种检查手段都有其局限性。在本研究中,良性增生组中的1例及直肠癌组中的8例在经直肠超声检查中均因肠腔严重狭窄、变形,导致腔内探头无法顺利通过,检查不得不以失败告终。这是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厚壁性病变的一大软肋,相关报道亦不少[2-3],目前尚无有效办法克服。另外,虽然良性增生组与直肠癌组的肠壁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在壁厚度上也存在交叉区间。这种交叉现象虽不太多,但一旦出现很容易导致术前误诊。

    综上所述,经直肠超声检查有利有弊,可弥补常规经腹超声、X线钡剂灌肠、肠镜等检查手段的不足,在临床的应用价值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6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