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280189
TTM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5日 曲振瑞 吕文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TTM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实施TTM干预;并在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TTM干预后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在常规护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M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维持性血性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TTM干预; 自我管理行为; 维持性血液透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94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由于血液透析设备和技术的改进,MHD患者长期生存率已有明显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75%[1]。然而,血液透析治疗的有创性和长期性,却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难和压力,如躯体不适、经济紧张、社会功能缺失、焦虑抑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行为转变理论模式(TTM)是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行为变化过程及对象需求,通过多方面引导,改变人们的日常不良行为模式[2]。该理论模式认为,任何患者均有可能从打算改变前阶段一步步向前迈进最终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从而消除不良行为方式,促进健康[3]。为了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行为转变理论干预模式,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需要,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技术,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南阳市某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抽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9~77岁,平均(50.36 11.28)岁,血透龄为3~116个月,平均(30.26 28.45)个月。入选标准:18周岁以上,行血透治疗3个月以上,每周规律血透2~3次,病情相对稳定,新近3个月内无大手术,意识清醒、智力正常,自愿参加本研究。将研究对象按血透龄由小到大进行排序,血透龄相同者以年龄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干预组(35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来源、原发病、血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进行1次/2周的定期随访。

    1.2.2 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为期24周的TTM干预,通过TTM干预提高MHD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随访频率为1次/2周。TTM干预内容包括饮食营养、用药指导、动静脉内瘘的保护、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TTM干预的实施遵循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原则分阶段逐步进行[4]。

    1.2.2.1 无意图阶段 通过深度访谈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其建立良好信任关系,了解并收集MHD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

    1.2.2.2 意图阶段 强化患者健康相关生活方式的认识,并举办消极病例分析讲座(第1次讲座),让患者认识到自身不良生活方式,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愿望。

    1.2.2.3 准备阶段 发放《血液透析患者生活指南》手册,举办血液透析专业知识讲座(第3次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为MHD患者提供指导性的信息支持,为实施行为转变做准备。

    1.2.2.4 行动阶段 帮助患者设定行为转变目标,举办积极病例分析讲座(第2次讲座),提供正面模范信息,增强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信心。患者开始实施行为转变计划,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实现自我管理,研究者通过个体化辅导指导患者解决行为转变中遇到的困难。

    1.2.2.5 维持阶段 MHD患者坚持改变后的健康行为,并进行小组互动讨论(同伴教育);研究者通过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的行为转变。

    1.3 测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研究者于干预前(基线调查)和干预24周后(终末调查)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共发放问卷70份,收回问卷7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HD患者生存质量状况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70例MHD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各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2 TTM干预对MH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在TTM干预后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在常规护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血液透析设备和技术的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已有明显提高,但是,介这些患者的生存质理较差。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不再只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而且是使患者恢复最佳的功能状态,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并重返社会,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管哲星等研究表明,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研究通过TTM干预对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干预,使患者主观意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积极情绪体验,有利于生存质量的改善和提高;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和发放知识手册提高患者对健康相关行为的认知水平;通过病例分析讨论和建立互助小组激励血透患者的自找效能感;而且在干预措施的执行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了监测管理的作用,大大增强了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TTM干预后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在常规护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TTM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MHD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未来开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Turk S, Atalay H, Altintepe L, et al.Treatment w ith antidepressive drugs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4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