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编号:12280192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为规则房速的机制(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13期
     【关键词】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 心房颤动; 房性心动过速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97

    肺静脉消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由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已经被广泛推荐为房颤治疗的首选方案,然而射频消融术的过程中常伴有较多的并发症,如左房食管瘘、心包填塞、房性心动过速等[2],已有报道术中发生规则房速的概率为10%~75%[3-6]。手术时间延长、曝光量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促使人们对房颤术中转为规则房速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效率,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综述。

    1 房颤术中转为规则房速的机制

    目前对术后复发的房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有较多的研究,主要是大折返性、局灶性或微折返性房速,而对术中发生的房速机制研究较少。有研究认为术中发生的房速的机制与术后发生的房速机制类似,也归因于折返性或局灶性机制;还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电传导的延迟有关。房间隔是碎裂电位最常见的部位之一,并且是持续性房颤增加肺静脉消融外的重要靶点之一。间隔部消融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虽然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房速的发生率,因为间隔部包含着希氏束及另外一个潜在的从右房到左房的传导通路,即卵圆窝附近的肌纤维及近端的冠状窦壁及周围组织在内的次要传导路径,消融可能损伤两侧心房的电传导连接[7-8],激进的间隔部消融可能损伤双心房的传导通路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66 字符